分享到: | 更多 |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福建省厦门市作为我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着眼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强调把优化发展第二产业、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发展重点,通过改革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厦门市具有发展实体经济的比较优势。一是环境优势。厦门市不仅自然环境优美,而且政务环境和创新氛围优越,具有全国政务服务十佳城市、中国十大创新城市等荣誉称号。二是区位优势。对台区位优势凸显,南承珠三角、北接长三角,背靠内陆腹地,市场广阔,交通便捷。三是港口优势。厦门港是全国七大集装箱干线港之一,厦门空港是通往东南亚的重要航空枢纽。四是政策优势。作为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实施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优势明显。五是基础优势。作为先行改革开放地区,具备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及社会事业基础。六是人文优势。厦门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然而,厦门市发展实体经济也面临一些困难。一是宏观环境持续趋紧。当前通胀预期和实际通胀有所提高,房地产、能源和原材料等价格普遍上涨,生活成本快速增加,多数企业面临生产成本更高、招工用工更难的状况。二是工业发展后劲不足。厦门市工业总体规模偏小,规模工业增加值不高,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群少,地域小、土地资源紧缺,工业发展资源约束较大。三是工业竞争力不强。“两头在外”的外向型加工业特征明显,产品附加值和平均利润率较低。产业链较短,产业配套协作能力不强。四是过于依赖外向型经济。受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型工业企业利润下滑,有的出现亏损。有些外商投资企业存在逃税、向境外转移利润等现象。
根据以上分析,厦门市发展实体经济重点不仅仅是单纯“做大”,更重要的是“做强做优”。为此,我们提出,根据《美丽厦门战略规划》3年行动计划,通过抓龙头、建园区、优环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争创特区发展新优势,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创新发展理念。坚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防止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努力摆脱房地产依赖及政府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牢固树立实业致富理念。注重引导民间资本流向实体经济,限制投机暴富,提升实业回报,切实解决实体企业发展税费负担重、资源成本高等问题。
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工业用地政策,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用地,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用好有限的土地和空间资源。围绕市委确定的到2018年打造十大千亿产业链(群)的目标,着力培育壮大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扶持引导电子、机械、光电显示等支柱产业向高端发展,引进生物与新医药、海洋生物、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项目,提高产业发展质量。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降低环保压力。
创新科技驱动。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银行为后盾、社会为补充的科技投入体系,把财政性科技资金集中用于社会资本不愿进入、企业自行解决不了、市场又急需的重点领域。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积极培育国家级创新型企业,鼓励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创新载体建设,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厦门)示范基地建设,优化和分重点打造一个2000亿至5000亿产能规模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
创新园区载体。按照专业园区和特色园区相结合的办法,对全市工业园区进行整合,优化其功能布局。着力加强重点园区建设,积极争取省里对厦门、龙岩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的支持。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科技研发、检验检测、产权交易、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实行统一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创新服务保障。强化要素供给保障,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政策环境,搞好用工保障。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的落实力度,包括用电奖励、融资支持、技改补助、用地保障、税收优惠、财政补助等。了解企业动态,倾听企业呼声,做好协调服务,改进工作作风,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作者为福建省厦门市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