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板块。从近代到改革开放中前期,其经济总量和比重一直领先全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曾一度辉煌,石油石化、汽车、煤炭、重型机械、建材以及粮食、林木等产业,在中国经济体系中曾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东北地区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工业发展,都在国家调控下扮演着向全国“输血”的角色,还为国家培养并向全国输送了大量人才,为我国建成独立、完整工业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直到1988年,全国上缴财税前十名地区中,有5个来自东北地区。
进入改革开放中期以后,由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加上结构性、体制性改革的滞后,东北地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慢慢被落下了。为了提振东北经济发展,消除“东北现象”,2003年中央出台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若干意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正式启动。经过10多年的改造和振兴,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了活力。从2003年到2012年10年间,东北地区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速达12.7%,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经济高出全国两个百分点,其中后5年,东北地区经济增速高出全国近3个百分点。
但是,新的情况又出现了。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四大区域板块中,东北经济首先下滑。2014年,东北三省平均经济增速不到6%,低于7.4%的全国水平。虽然山西、河北等地也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但从整个区域板块来看,并没有出现东北地区这种经济增速显著下滑的问题。
“新东北现象”是经济发展新常态遇到的新问题
除了全国性的经济下行压力共性问题之外,出现“新东北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与其它板块相比,东北地区受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更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减速换档的特征特别明显,而东北地区资源型产业、重化工产业、重型装备制造比重较高,经济增速必然受到影响。以吉林省工业结构为例,汽车、石化、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等占近70%,这种经济结构极易受市场和环境变化的制约。2012年以来,吉林省发展增速逐年走低。东北地区的产业特点决定了:当国家工业发展快,对其需求大时,增长就快;当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时,对其负面影响就大。
第二,结构问题长期积累的集中爆发。虽经过10多年的振兴发展,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但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旦外部环境发生改变,就可能对经济增长形成剧烈的冲击。从
黑龙江省来看,近两年经济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还是工业结构不合理。十多年来,工业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其中能源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最高为72.9%,最低为53.8%,增速最高为13.1%,最低为6.3%.其中,2013年回落到0.1%,2014年为负增长。近几年我国重化工业增速的下行,石油产量的放缓,煤炭价格的攀升,都对东北地区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
第三,国有企业改革推进缓慢。东北地区最早进入计划经济,却最晚退出计划经济。东北地区的国企块头大、地位重,为国家工业化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现在包袱也比较重。十多年来,国企改革取得了不小进步,但用人“铁交椅”、分配“大锅饭”、国有股“一股独大”等问题仍然存在。现在东北地区的一些国有企业中,市场经济意识还不够强烈,用积极的市场办法解决发展问题的水平仍然落后,存在着“等、靠、要”的现象。此外,东北是老工业基地,有大量的国企退休和下岗人员,社会负担比较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压力很大。
第四,人口、人才流失严重。从人口经济学来看,一个地区的人口流失与经济下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还会相互作用,造成恶性循环。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东北三省共流出人口400万人,除去流入的人口,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180万。而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入36万。“新东北现象”的背后是人口危机,许多年轻人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流向了东部发达地区,而一些老年人有的到东部发达地区帮助下一代带孩子、照顾家,有的到海南等环境好的地区去休闲养老。人口长期净流出,导致人才大量流失,这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无疑是釜底抽薪。
第五,领导干部发展经济动力的减弱。今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长春“督阵”东北经济发展时指出:为什么去年东北经济骤然出现如此低迷的状况,这里面的确有国际经济复苏低迷、国内深层次矛盾积累、区域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但东北三省要多从主观上寻找原因。我们理解,总理讲“主观上找原因”,主要是指领导干部发展经济拼劲不够,应对复杂经济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提高。中央强调“不能简单以GDP论英雄”,是为了纠正过去的偏向,但并不意味着不重视GDP指标。在当前东北地区经济环境十分复杂的情况下,需要领导干部倾力研究经济发展问题,全力发展经济,关心GDP指标,推动东北经济走出低谷。
工业化仍将主导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对东北区域规划要实行分类指导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2%,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下降9%.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除了山西为负数外,其余比较低的就是东北三省了。但也应辩证地看到,虽然近两年东北经济下滑的幅度比较大,但就业、物价、收入等指标整体上是稳定的,经济发展呈现出许多积极因素。“新东北现象”的出现,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遇到的新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
第一,工业化仍将主导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在当今时代,现代化是每个国家追求的目标,而完成工业化则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条件,东北老工业基地尚未完成工业化发展的历史任务。应当看到,虽然近两年东北地区的能源、钢铁等重化工业发展低迷,但更多地表现出来的是结构问题。从发展趋势看,东北老工业基地还蕴藏着巨大的活力,装备制造业在世界上也有很强的竞争力。在今后相对较长的一个时期内,东北经济仍将处在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在东北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竞争力提升方面的作用仍将是第一位的。当前,国家正在推进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将会加速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竞争力。
第二,对东北区域规划要实行分类指导。中央一直在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先后出台了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这对推动区域发展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总体规划幅度过大,政策执行针对性不强等。东北三省幅员大、人口多,各省自然、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差异显著。这种区域特征决定了区域发展必须实施分类指导。只有分类指导,才能提高区域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充分发挥各省的比较优势,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今后,东北三省在把握国家战略方向的基础上,应坚持从各省实际出发,设定不同的发展目标,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
第三,融入“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东北三省被确定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为此,东北三省需要借力“一带一路”,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走出去”步伐。吉林可向东通过俄罗斯扎鲁比诺港等港口实现借港出海,开辟北冰洋航线,直达欧洲;向西,经内蒙古,通过蒙古国东方省,打通对蒙通道,再联通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构建沟通俄、蒙、欧的陆海联运通道。黑龙江省可以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先导,对接俄远东开发建设,变对内发展的“末梢”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辽宁可借助“大连——满洲里——欧洲”东部大通道,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东北地区需提升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尽快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调研时指出,东北问题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新东北现象”表面上是外需不足、投资拉动减弱造成的经济增长下滑,实质上是长期没有解决好传统产业发展困境和老工业基地深层次矛盾的集中爆发。我们认为,东北地区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于提升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在于能否尽快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第一,贯彻落实各项中央政策,千方百计稳增长。东北三省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国发〔2014〕28号),并结合“十三五”规划,提前开工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破解发展瓶颈制约。中央政府要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高端制造业投资布局等方面,给予东北地区更多的项目支持,在财税、信贷、土地等方面给予东北地区更多的政策倾斜。
第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要紧紧围绕推进结构调整,聚焦“加减乘除”,推进东北地区的工业产业转型升级。要在稳增长与调结构平衡中实现升级发展,挖掘传统产业升级潜力、释放新兴产业发展活力,平衡工业与服务业发展。要进一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对东北地区具有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的领域,国家应当优先布局安排。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发挥创新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乘数效应”。
第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从整体上看,东北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还有待提高,资本流动不活跃,上市公司较少。发展好实体经济是未来几年国内经济发展的重头戏,这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革发展是一致的。
第四,实施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对外开放已经从招商引资为主,转向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参与和影响国际竞争。东北地区要准确把握这一新特点,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导)
做好“加减乘除”:习近平为新一轮东北振兴... | 2015-03-12 |
凝聚中国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 | 2015-03-12 |
中国经济“增长极限论”没有道理 | 2015-03-12 |
唱衰中国也要有点常识 | 2015-03-12 |
陆克文知道,很多人也知道 | 2015-03-12 |
防止经济下滑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 2015-03-12 |
探寻东北地区创新转型新路径 | 2015-03-12 |
东北迎来新一轮振兴机遇 | 2015-03-12 |
变中突破,实现发展新跨越 | 2015-03-12 |
在新常态中寻求吉林发展新突破 | 2015-0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