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预示着什么
徐立凡
//www.workercn.cn2015-09-07来源: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如何应对金融市场动荡

  中国是此轮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主角之一,各种版本的“中国故事”被反复演绎。6月中旬以来资本市场的大幅下跌,让外界多了一些质疑,9月1日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表明,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创3年来新低。同时,8月财新制造业PMI终值为47.3,连续6个月低于50.市场不振、先行景气指数低迷,要求中国给出更明确的政策指引,这既是恢复金融市场信心的需要,也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需要。

  给出更明确的政策指引,首先需要着手改善市场交易制度。改善市场交易制度,必须明确政府主要担当纠错者角色,让市场担当价格发现者和资源配置者角色,二者不可偏废,不可互相替代。尽管从目前的交易制度设计看,这二者很难平衡,但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努力找到平衡点,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其次,需要通过改善经济基本面提振金融市场信心。目前由于出现了美元回流和兑换潮,结售汇大幅下降,导致市场流动性不足。对此,需要持续实施定向宽松和普遍宽松的灵活货币政策,保持市场的合理流动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不仅应通过国企的并购重组增强其竞争力,还应积极实施有力度的减税政策,让市场主体得到普惠式政策关怀,激活实体经济活力。一旦实体经济焕发活力,不仅地方债务问题将可缓解,股市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石也将因之夯实。

  再次,需要强化与国际金融市场连通管道的监管机制。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连通管道,不仅包括半放开的资本项目,还包括基本处于监管之外的地下钱庄。在国际金融市场反复震荡之时,有必要审慎确定人民币国际化的节奏,避免在追求本币国际化的同时,付出资本大规模外流的巨大代价。在这方面,巴西、哈萨克斯坦等国放开资本项目后出现的乱象提供了前车之鉴。与此同时,需要堵住地下钱庄的风险敞口,防止监管外资本大规模出入引发市场动荡。

  而最重要的,是把握好“稳增长”与“促改革”之间的关系。必须明确,“稳增长”不代表恢复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政府主导资源配置的管理模式,“促改革”仍是让中国经济持续保持活力的主要源头,也只有通过整体、协调性的深化改革,才能找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新模式,从而让金融市场找到压舱石,避免市场闪崩扩大成系统性危机。就此而言,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对中国最大的预示不是危机的到来,而是革弊鼎新的急迫性。革弊鼎新,就是对质疑中国的声音的最好回答,同时决定着能否降低金融市场动荡的频率、遏制系统性金融风险,决定着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未来。

1 2 3 4 共4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