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加强外部监管,不仅意味着政府制定更高的标准,执行更严的日常检测和课以更重的税罚;而且也意味着全社会都应当将气候和环境问题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加强对所有污染或违法事件的社会监控
美国环保局表示,德国大众汽车在柴油车中安装了一种特殊软件,以识别汽车是否在接受美国政府的尾气排放检测,如果发现在接受检测,就会启动汽车的全部排放控制系统,使尾气排放达标,但汽车在日常使用时,则不会启动,从而导致汽车日常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最高可至法定标准的40倍。
大众汽车在面临巨额罚款的同时,也被要求召回数十万辆汽车,股价随即暴跌。作为德国制造百年招牌,大众汽车此次声誉深受重创。之后欧洲、韩国、印度相继开始了对大众的调查。更令人吃惊的是,据称,自有尾气监管以来,不论国别,众多汽车商们都很有动力尝试进行所谓的“检测欺诈”。
全球日趋严重的排放问题
2014年4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专家组发布了一份有关减缓气候变化的最新报告,其中的调查结果指出,相比此前30年记录,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在2000年至2010年间的增长更加迅速。气候问题科学家有充分理由推测,如果当前政策仍不改变,210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将比工业革命前水平飙升3.7至4.8摄氏度。
为决策者编写的报告摘要写道,为了兑现对抗温室效应的承诺,各国必须努力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全球减排相比2010年水平降低40%至70%.这就意味着,实现全球平均气温控制在比工业革命前上升不到2摄氏度这一国际公认的目标,采取技术措施和改变行为方式至关重要。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它关系着人类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环境。同时,也必须由所有人付出努力,改变目前生产生活方式。正如负责气候事务的欧盟委员康妮·赫泽高所指出的:“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没有备选方案,唯一的方案就是从现在起共同为减排采取行动。”
2015年7月1日,世界两大碳排放国家美国和中国以及韩国和巴西都公布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最新计划,从而增强了在12月的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上达成一项合作协定的希望。关于全球减排的国际合作和谈判虽然举步维艰,但始终在不断推进中。而在国际协定或一国单方计划中提出的所有减排目标,其重要的实现路径之一就是通过对单个企业的加强约束。
监管必须超脱于利益网
大众排放欺诈行为实际上至少维持了7年,而这7年间未被发现的原因与监管不力有很大关系。据纽约时报的调查显示,美国汽车制造商获许自己进行车辆测试,虽然美国环保局也会进行抽查,但抽查显然会有所遗漏。之所以被发现是因为此次执行测试的是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该委员会一直以标准严格著称,他们通过就道路测试和实验室测试反复对比,最终发现问题。
相较而言,欧盟尽管有更高的排放标准,但执行力度却受到更多批评。欧盟的汽车制造商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测试新车型,也可以聘请私人公司进行测试;对于这些私人公司来说,汽车制造商就是客户。汽车制造商在欧洲各地的测试机构中“选购”最划算的服务,显然它们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未能受到很好的监督。欧盟成员国拥有监管管辖权,但执法行动非常不足。
可见,监管问题在所有汽车生产大国都是难题。大型车企往往是当地的支柱型企业,赢利、税收与就业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逐利的不仅是商人。要加强监管,就必须斩断这些利益链条,将监管超脱于车企的利益网,辅之以透明的程序和严厉的惩罚工具,才能行之有效。
对中国具有警示意义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27日,我国民用机动车保有量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当前占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不到20%的重型柴油车,每年尾气污染物排放量却占机动车尾气排放总量的60%左右。今年1月1日起,我国实施柴油车国四标准,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但这个标准相较欧6和美国标准并不高。
据城市大气污染物来源的分类统计,我国主要大城市中大约80%的污染物来源于汽车排放的尾气。据调查,“十一五”期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呈快速增长态势,由1.18亿辆增加到1.9亿辆,平均每年增长10%.汽车尾气治理的问题在中国日趋严重,一方面汽车仍在不断扩大生产与消费中,另一方面雾霾蔓延,我们为发展付出的代价是正在损及千年大国的环境根基。
大众事件曝光后,许多批评的矛头指向以大众、宝马为首的跨国车企。但在美欧等排放标准甚严的国家,这样的欺诈和规避仍然层出不穷,说明监管约束之难。而在汽车产销两旺的中国,至今的媒体报道中多将车企的减排责任归为“社会责任”。也曾有些车企因为履行这样的“社会责任”而被评为“最受尊敬的企业”,这就相当于给屠宰最多的屠夫发所谓“保护生命”的奖章。
事实上,排放标准和减排责任,在我国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外部监管,不仅意味着政府制定更高的标准,执行更严的日常检测和课以更重的税罚;而且也意味着全社会都应当将气候和环境问题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加强对所有污染或违法事件的社会监控。这次欺诈事件伤及了大众汽车、德国汽车行业乃至于德国制造业的“根本”。如果谈大众事件能给中国的启示,或许,“以此为鉴,反观自身,即惊汗浃背”。(作者为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 | 2010-01-27 |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 | 2010-01-27 |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 | 2010-01-27 |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 | 2010-01-27 |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 | 2010-01-27 |
陶德麟: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 | 2010-01-27 |
大学需要什么样的淘汰制? | 2010-01-27 |
理论周刊:新形势下尤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氛围 | 2010-01-27 |
白乐桑:“汉学给人感觉是形而上的好奇” | 2010-01-27 |
2013年中国文学发展状况 | 2010-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