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关于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的几个理论问题
卫兴华
//www.workercn.cn2015-11-18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7月8日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习近平同志要求党政干部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是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一目标任务提出的。因此,应有其学好用好的侧重点。学好是为了用好,将学到的经济学理论自觉地运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事业,重在掌握和遵循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有多个层次的内容,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应掌握和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和生产力自身发展的规律;要掌握和遵循几个社会形态中存在的经济规律,如商品经济规律、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律;更要研究掌握和遵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特有规律,这是掌握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主要方面,也要对与社会主义并存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规律有一定了解。

  1.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和生产力自身发展的规律

  我国是在生产力十分落后的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的,在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曾经遭受到的一些挫折和教训,使人们认识到,既不能违反经济规律,人为地拔高生产关系,也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人为地拔高生产力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根据我国生产力落后的国情,我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调整所有制结构,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以此在生产关系领域搞“不断革命”。其实,生产力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发展动力和规律,生产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又是波浪式推进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来看,生产力的发展有加速的趋势。要重视生产力诸要素的各自作用和协同作用,劳动者的素质高低,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数量,管理水平的高低,自然力的应用程度,科技的创新与发展状况等,都要使其处于最有利于发展的状态。当代生产力的发展中,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的产业革命来临之时,谁占据科技创新的制高点,谁就会引领世界的新潮流。因此,政治经济学既要重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这方面的盲点还很多,也要重视对怎样更好更快发展生产力的研究。但不是研究生产力的技术方面,而是研究生产力的社会方面,诸如转变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

  2.遵循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在马恩著作中,没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概念。但有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商品流通等概念。其实,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统一就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存在和不断发展,但当时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只存在局部范围不规范的市场经济而不构成市场经济社会制度。资本主义是天生的市场经济,西方文献中把资本主义国家也称作市场经济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是一致的和相互促进的。旧中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的发展也落后。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并利用市场机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提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需要补上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课。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与商品供求规律、竞争规律、价格运动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相联系而起作用。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与流通,也就是现在所讲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国由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本质和规律,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强调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不能用新自由主义的观点解读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作用。市场的决定作用是有边界的,不是决定一切的。比如,市场经济在配置资源中既有灵活性、效率性、择优性的优点,又有自发性、盲目性、投机性的缺点,它不能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会产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再比如,市场经济还会带来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的扩大和分配不公平,这一点在西方经济学中多有论述,如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提出:“在市场经济中,财富分配不平等远远大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法国学者皮凯蒂热销的《21世纪资本论》,用系统的统计数学分析,阐述了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几百年发展中贫富分化的历史事实。正因如此,西方国家也强调国家干预和政府调节,将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

  3.掌握和遵循社会主义经济特有的经济规律

  社会主义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它会有哪些客观经济规律,目前的研究还很不够。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主张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是必须首先搞清楚的问题。社会主义事业中出现的左或右的错误,都与这一问题未很好地解决有关。脱离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任务,片面强调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只能是普遍贫穷的社会主义。强调社会主义是公有制没有错,没有公有制就没有社会主义。但为什么要搞公有制,服从于什么目的,长期以来并未完全讲清楚。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为什么要搞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做了回答: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社会主义着力发展生产力,是为了消除贫富分化,走向共同富裕。但发展生产力,只是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还需要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制度条件,这就需要借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就发达国家来说,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私有制的基本矛盾,公有制社会化和生产的社会化相一致,有利于消除经济危机和经济震荡,快速发展生产力。就我国而言,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旧中国的多种私有制,解放了被“三座大山”压抑的生产力,使新中国的成就超过旧中国几百年。公有制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私有制是做不到的。因此,坚持、发展和完善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习近平同志指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必须搞好。”明确肯定了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共产党执政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和支柱,所以“必须搞好”。也只有“必须搞好”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

  要弄清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异同。在我国宪法中,这是作为两个并列的理论概念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基础,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不包括非公经济。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也要弄清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的异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经济只以公有制为基础。

  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既要重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又要重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与完善。需要将生产力标准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标准统一起来。只强调公有制、按劳分配、消灭剥削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忽视生产力的发展,会偏离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搞贫穷的社会主义。反之,如果只重视生产力的发展,而忽视公有制为基础、消除两极分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必然会出现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现象,同样偏离社会主义本质规定。近年来,有人混淆生产力决定论与生产力标准论的不同内涵,宣传唯生产力标准论和唯生产力论,忽视和否定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性,只能起背离社会主义原则的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应是生产重效率,分配重公平。在社会主义的分配和其他方面,应是效率与公平并重与统一。这也是生产力标准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标准相统一的体现。

  应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的原理。资本主义所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分配原则是以按资(本)分配为核心的按要素所有权分配,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决定了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我国当前出现的贫富分化现象,其原因有多方面,但根本原因是所有制结构变化中公有制比重的过分缩小。消除两极分化的根本途径,还在于坚持国有经济为主导,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4.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

  首先是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是资本统治和剥削雇佣劳动的阶级对立的关系,是资本占有剩余价值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

  还要了解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部压力,促使资本家不断积累、扩大生产。这有三种作用:一是推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二是推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三是为转向社会主义提供物质条件。

  要了解资本主义所有制产生和被取代的变革中“否定的否定”规律,即资本主义私有制否定了广大劳动者自有的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又要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恢复由劳动者占有的所有制,不过不是回到原点,恢复个体劳动者的所有制,而是建立由联合起来的劳动者集体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

  资本主义在发展中会产生出否定自己的新经济因素。马克思把资本主义内部出现的股份制称作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消极扬弃,是转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点。把工人合作社称作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积极扬弃。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这些因素更为发展与扩大,还出现了许多表现为新特点的新因素。这些新特点、新现象不是表示当代资本主义青春永驻,而是出现了更多的转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点。(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