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2015年收官在即,习近平对中国经济再次做出权威判断。11月18日,习近平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表示,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如何理解这“四个没有变”,对于当前和今后中国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为中国经济网撰文指出,中国经济在面对非常复杂形势的同时,也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基于城乡发展、区域经济、产业升级、群众生活等多方面的广阔发展前景,只要切实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就能实现年初预定的各项目标。全文如下:
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处于复杂变化过程中,无论出口,还是投资、消费增速的稳定,都面对多方面困难和严峻考验。而如果需求增速持续降低,必然会使企业销售困难不断加大,必然会引起资金循环困难,势必加大金融紧缩程度。这些问题的发展,必然会引发企业效益、财政收入、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就业压力加大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物价、收入、就业和环保方面的各项预期目标,仍然面对严峻挑战。
在困难的形势下,我们既要坚持底线思维,充分认识和把握各种困难和风险,也要注意发现和把握支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积极因素,进而增强信心,在困难中求进,在困难中求好。
从生产要素供给条件所决定的潜在增长率看,中国现阶段至少在7%以上。2002年到2013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保持增长态势,2014年出现减少,但幅度很小(145.6万人),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持续保持在10亿人以上。而当前中国就业人员总量为7.7亿,非农就业人员总量5.44亿,与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之间存在较大差额。到2014年为止,就业人员总量、非农就业人员总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农民工总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这表明相对经济发展需要,中国劳动力资源仍然有较大潜力,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没有因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小幅减少而受到影响。2002-2014年,中国国民总储蓄率持续保持在40%以上的较高水平,2014年为48.15%,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目前人民币存款余额高达132万亿(个人存款余额53万亿),支持经济发展的储蓄和资金条件充足,并未明显降低。2002-2014年,在世界技术进步的大潮中,中国与世界经济之间的交流更为密切,支持技术进步的环境总体趋向改善;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使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趋向改善;资源环境约束虽然趋向增强,但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效果也在不断提高,资源与环境约束并未明显加强。综合分析,决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条件没有变差。2002-2014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92%(按可比价格计算),如果以这一中长期的产出水平为依据,则中国目前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在9%以上;考虑到持续高增长造成的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加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条件后,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至少也在7%以上。
从经济“增速换挡”的原因看,当前制约中国经济增速的关键因素是需求增速下降。而中国市场需求的增长潜力则非常大,最集中的表现在城镇化方面。2014年,按照常住人口计算,中国的城镇化率为54.77%;按照户籍人口计算,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为35.33%。2010年美国城镇化率超过80%,日本超过90%,高收入国家一般都在70-80%及以上,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城镇人口的增加,必然带来需求增加,包括住房这一基本需求。按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考虑人口增长因素,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将超过10亿人,较2014年至少增加2.5亿人。如果人均住房面积按照35平米计算,至少需要77亿平米的住房;如果按照每套100平米计算,约为7700万套。此外需要注意到,常住人口流动性比较大(中国目前流动人口为2.5亿余人),对住房的需求不够稳定,这也是中国城镇住房需求压力相对较小的重要原因。如果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计算,未来中国城镇户籍人口至少还要增加5亿人。即使考虑其中作为常住人口在城镇有住房的因素(一般是租房,而且条件较差),其住房需求增长也会非常巨大。此外考虑到住房质量和配套水平提高、城镇布局调整等因素,有很多已有城镇住房需要翻新改造。综合看,中国城镇化的推进,将带来巨大的城镇住房需求。因此,仅从房地产市场需求看,城镇化持续推进带来的空间就非常广阔。
在看到城乡差距及其蕴含的发展空间广阔的同时,还要注意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及其蕴含的广阔空间。目前国内经济比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人均GDP已达到或超过1万美元;而贵州、云南等地,人均GDP则不到5000美元;按照目前的贫困线标准,中国农村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在区域经济差距不断缩小,贫困人口不断减少的过程中,包含着大量的建设投资活动和基于收入提高支持的消费活动,蕴含着市场需求拓展的广阔空间。
第三,产业升级蕴育着开拓中高端市场需求的巨大空间。产业从中低端到中高端的升级,对中高端市场需求开拓能力将持续提高,随着人民群众收入持续提高,中高端市场需求的增长方兴未艾,因此产业升级拓展市场需求的潜力巨大。
第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包含了巨大发展潜力。比如,按照我国现行标准还有7017万人口还没有脱贫,如果按照联合国的贫困标准,目前还有2亿左右的贫困人口,今后大量的低收入、中低收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在全面小康的进程中将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这里面包含的需求潜力更是不可估量的。
总结以上分析,中国经济当前既面对非常复杂的形势,也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面对当前形势,要坚持深化改革,不断破除束缚市场活力和资源配置潜力的制度桎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积极调动和增强支持经济增长的各类市场因素。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加强各级政府在长远综合规划、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职能,不断提高各城市政府协同发展的合作水平;发挥好政府投资打基础、利长远、促进公共服务的整体综合作用,不断推进各城市群内大中小城市同城化的步伐,不断提高各城市群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由此促进产业、就业和人口在城市群内部合理调整与布局,有效扩大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扩大汽车、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空间。要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加快提高政府依法监管的能力,依靠市场竞争机制推进全面创新,推进优胜劣汰,推动制造业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推进出口竞争力不断提高,推动节能减排水平不断提高。要把以上工作与稳增长的财政货币政策紧密结合起来,促使投资、消费、出口增速稳定,支持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尽管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但基于中国经济广阔的发展前景,只要切实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就一定能够趋利避害,排除困难,实现年初预定的各项目标。
(作者张立群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中国经济发展的约束及前景 | 2013-02-18 |
在成都《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上的演讲 | 2013-02-18 |
凝聚深化改革的共识 | 2013-02-18 |
肖金成:“黄金水道”呼唤黄金作为 | 2013-02-18 |
树立互利共赢的新标杆 | 2013-02-18 |
新常态下,中国依然欢迎“搭便车” | 2013-02-18 |
“一带一路”引领共同繁荣的雁阵 | 2013-02-18 |
把握发展大势 坚定中国信心 | 2013-02-18 |
中国仍是动力源:习主席在G20峰会讲话提... | 2013-02-18 |
“四个没有变”的中国经济前景光明 | 2013-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