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肖金成:“黄金水道”呼唤黄金作为
——访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
//www.workercn.cn2014-05-26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湖北日报讯 记者谢慧敏

  随着“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长江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建设。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湖北调研,第一站就到武汉新港。他明确要求长江流域加强合作,“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推进京津冀协调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几天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重庆时提出:用黄金水道串起长江经济带“珍珠链”。5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再次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

  一条黄金水道,漫漫发展历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古老的长江流域,如何支撑起未来中国的转型升级?面对新一轮开放热潮,包括湖北在内的长江中游,又该怎样“中部突围”?从本期起,本报推出“对话长江”系列访谈,专访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凝聚学界智慧,共谋长江发展。

  ■现在的长江经济带是分段的,不是连续的。要把整体潜力发挥出来,就必须把它的“经络”打通。

  ■我们不能简单将其视为一条水上运输线,而是要充分利用长江沿线,特别是上中游地区资源禀赋好、人口密集、运输成本低的优势,进一步聚集产业,打造一条具有活力的产业密集带。

  ■长江经济带和别的区域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不仅能把东、中、西部天然连接在一起,加快正在推进的产业梯度转移,还可以继续向西,与依托欧亚大陆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相连接,向西走向大西洋、向南奔向印度洋,实现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放。

  肖金成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家原材料投资公司财务处处长、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研究室主任、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副所长。现任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

  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

  记者:您怎么看待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前景?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今天,将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有何深远意义?

  肖金成:长江横贯东中西,连接东部沿海和广袤的内陆,依托黄金水道打造新的经济带,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长江经济带,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首先,从资源禀赋上看,长江流域汇聚了中国三分之一的人口、淡水资源、粮食产量,以及近四成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经济基础最好、最具开发潜力的区域。特别是长江上游和中游地区,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加上黄金水道低廉的水运成本,特别适合聚集人口和产业。

  其次,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看,长江流域是我国区域梯次发展最为明显的地区,自东向西汇集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下游的长三角地区,地处沿海,经济比较发达;中游次之;上游则相对贫困,与下游差距较大。通过建设长江经济带,使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接近长三角地区的水平,不仅能缩小区域差距,而且能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

  第三,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下游长三角地区尽管经济比较发达,但面临着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的压力,迫切需要“腾笼换鸟”,进行产业转移。转移的最佳方向,应该是经济欠发达但交通便利、资源禀赋不错的长江中上游地区。

  第四,从生态保护角度看,长江上游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但这些年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特别是武陵山、乌蒙山等少数民族聚集的连片贫困地区,还面临着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的“双重”压力。要化解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老百姓从山上吸引下来,实现城镇化。这就必须在长江上游布局更多的城市和城镇,通过聚集产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集聚更多的人口。

  此外,长江经济带还集中了我国中等收入的多数省份和20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其升级发展对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进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至关重要。

  发挥整体潜力,须打通“经络”

  记者:长江历来有“黄金水道”的美誉,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的战略构想。但相比密西西比河、莱茵河等发达流域,长江流域的发展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什么?

  肖金成:的确,相比于国外发达的流域经济,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金水道的效应没有充分发挥。

  第一,长江经济带过去主要靠长江水道,以航运支撑经济带。但事实上,随着长江流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发展,航运的地位在下降,很多追求时效性的货物都走铁路和高速公路了,走航运的货物都是对时间要求不太敏感的货物。

  第二,航道也受到限制。沿岸的码头和铁路、公路的对接不是很便捷,加上长江干流还存在一些航运“瓶颈”,都直接导致航运耗时过长。

  第三,整个长江经济带缺乏一体化规划,上下游的合作机制也没有建立起来。沿江各省市产业结构趋同,大量的重复建设、过度投资、地方保护等问题,使区域之间竞争多于合作。

  第四,长江流域大部分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偏小,一些主要城市如武汉、重庆,辐射力也不够大,致使流域中间形成了一些“洼地”。像安徽的皖江、湖北的荆江河段,产业聚集力和经济的带动功能较弱。所以,现在的长江经济带是分段的,不是连续的。要把整体潜力发挥出来,就必须把它的“经络”打通。

  打造更具活力的产业密集带

  记者:正如您刚才所说,航运的地位在下降。而关于长江黄金水道,外界也有很多讨论,认为其通航能力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形下,中央提出“依托黄金水道,打造长江经济带”,怎么理解?

  肖金成:过去我们一直认为长江的主要功能就是运输物资,黄金水道可以承载大量的运输任务。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一方面,受沿线各种因素影响,长江的通航能力下降;另一方面,长江水运目前以运输大宗原材料为主,因为上中游经济不发达,大量的原材料只好外运。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资源就地消化,航运地位也将逐步下降。

  建设长江经济带,需要重新审视黄金水道的价值。我们不能简单将其视为一条水上运输线,而是要充分利用长江沿线,特别是上中游地区资源禀赋好、人口密集、运输成本低的优势,进一步聚集产业,打造一条具有活力的产业密集带。只有上游和中游的经济发展了,有很大的需求,黄金水道的功能才能得到真正发挥。

  要实现这个目的,关键还是通过顶层设计,打破行政藩篱,让资金、人才、信息等各种要素,能够依托黄金水道自由流动、高效配置,进而实现整个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

  单就交通而言,未来也不能拘泥于水运,而是依托长江水道,加快沿江铁路、公路、航空枢纽等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使沿江城市真正成为辐射周边的发动机。

  向西走向大西洋,向南奔向印度洋

  记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视察时提出,长江经济带要实施东西双向开放战略,与依托欧亚大陆桥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联接。这对于长江沿线省份意味着什么?会带来哪些发展契机?

  肖金成:长江经济带和别的区域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不仅能把东、中、西部天然连接在一起,加快正在推进的产业梯度转移,还可以继续向西,与依托欧亚大陆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相连接,向西走向大西洋,向南奔向印度洋,实现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放。

  为什么东部沿海发展这么快?主要是它面向太平洋,通过海运把商品销售到欧美。但通过陆地向西开放,比如通过新疆向欧洲,通过云南向南亚,还不大顺畅。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这一格局正在改变。比如,重庆就打通了横跨欧亚大陆的铁路运输通道,由内陆城市变身成为面向欧洲的口岸城市。

  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联接,将加速这一新格局的形成,也为长江沿线省份打开新的开放通道。以湖北为例,过去出口主要依托东部沿海,即通过江海直达,经由上海出口欧美。未来,可更多地利用向西开放的通道:对接重庆成都,向西北,进入亚欧大陆桥腹地;对接昆明,向西南,进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此外,还可联合湖南长沙对接广西,借助北部湾开发、中国东盟合作等机制,进入东南亚市场。

  注重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记者:万里长江,三分之一流经湖北。早在2009年,湖北就提出了沿江开发,打造湖北长江经济带。眼下,随着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湖北又该如何抢抓机遇,实现快速发展?

  肖金成:建设长江经济带,湖北有三个方面要特别重视。

  第一,要注重向西发展。利用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对接的优势,加大与云南、四川、广西的合作,积极拓展南亚、东亚等新兴市场。

  第二,要注重城市群的协调发展。目前,湖北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武汉“一市独大”,对周边城市的辐射效应还不够。湖北应加快出台有利于产业转移的政策,通过税收、财政等杠杆,促使武汉的产业向周边转移,在长江沿线形成产业链条。

  第三,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合理规划,切忌“遍地开花、齐头并进”,“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通过集中发展、集群发展、集约发展,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减轻长江生态压力。

  汉江生态事关全局

  记者: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目前,湖北正着力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并希望其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家规划。对汉江生态经济带,您有何建议?

  肖金成:汉江是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保护不仅事关长江中下游,也关系到中原以及华北地区的水安全。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重点是做好两篇文章:一是保护,二是开发。

  汉江上游,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地,必须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措施。而汉江下游,襄阳、随州、荆门、孝感等环境承载力比较强的城市,则要加快发展,通过新型城镇化,形成产业密集带,让上游转移出来的人口得到安置。

  从某种意义上说,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有共通之处:生态脆弱的地方要严格生态保护,土地资源丰富的地方就要发展农业,交通发达的沿江地区,发展工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流域上下游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