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沈凌云
//www.workercn.cn2016-02-17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居于首位。当前,需要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让创新驱动成为发展的核心动力。

  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创新发展“智核”。一要搭建区域性战略平台。搭建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性科技创新平台,改革现行财税、投资、金融、贸易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氛围。二要构建产业转型发展的公共平台。围绕产业发展特点强化创新功能,引进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搭建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自然资源共享、循环利用的公共基础设施。三要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滇中新区为核心,整合相关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申报设立综合保税区,升级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形成开放型经济、高新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性平台。四要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发展扶持措施,引进和培育一批高质量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化器数量、孵化面积以及孵化服务能力上寻求突破,加快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产业培育体系。

  推动创新主体培育,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一要推进创新主体源头化、瞪羚化、生态化及平台化、创客化、枢纽化发展。打破工业与服务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藩篱,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将“小微企业、规上企业、骨干企业、龙头企业”产业发展范式转变为“源头企业、创业企业、瞪羚企业、高技术大公司”,强化平台企业、创客企业、枢纽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二要加快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服务链互联互通,促进科技、人才、金融、创业、项目等融合。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资本链、服务链发展原则,以科技服务支撑科技创业,以科技创业带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壮大新兴产业,营造创新生态圈。三要深化改革体制机制,强化市场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创新资源及产业要素资源聚合能力。加快促进科教智力、金融资源转化为创新资源流向产业界、企业界,促进创新与产业、技术、资源、资产、资金等要素的整合,加快链接配套,实现产业创新和技术融合之间的对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加快系统创新。

  加快创新产业发展,打造经济转型升级强大引擎。一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高原特色、现代物流、信息技术、金融、生态旅游等项目产业化,扩大新兴产业规模,提升竞争力;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二要推进民生科技项目建设。深化智慧健康、智慧教育等科技惠民应用项目建设,发展智慧产业,推动科技与民生相结合,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民生水平。三要升级改造传统产业。把握工业4.0发展趋势,推动煤炭、煤化工、电力、冶金、烟草、装备制造、建材、服装加工等传统优势工业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推动智能生产和智能制造,实现智能化升级。发展金融、软件服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实现科技金融创新,构筑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服务链。一要做强做大融资服务平台。加强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培育引进,推动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展和效能发挥,发展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扶持大学生创业融资。发展小额贷款、抵押贷款、贷款担保、科技保险等业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广实施PPP融资模式。二要构建多元业态金融服务体系。做好上市企业筛选、培育、上市辅导等工作,支持科技企业到“新三板”挂牌交易,推动中小企业到国内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海外上市融资,形成上市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的阶梯式发展态势。三要搭建专业化网络化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完善市场机制,清理不合理的行业准入限制,落实负面清单制度;营造众创社会氛围,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业创新文化,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公平提供众创公共服务,为创业企业提供科学化、标准化、便利化的公共服务。(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