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习近平同志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省域一级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力军。一个时期以来,面对资源、环境约束和转型升级压力,很多省份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和突破口。我国区域自主创新水平正处于稳步跃升阶段,但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以新视野、新举措来谋划和推动。
我国区域自主创新水平正处于稳步跃升阶段
自主创新成为区域发展战略。“十一五”时期以来,许多省份调整了发展战略,把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到战略层面,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有的省份明确提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的路径和思路。比如,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湖南等省份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目标,重庆、湖北、辽宁、吉林、新疆等省份把未来发展锁定在自主创新上。在创新重点选择上,各地大都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瞄准节能减排支撑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瞄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创新资源的集聚和流动。
企业成为区域自主创新的活跃因素。企业在区域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得到确立,由“配角”转变为“主角”。众多企业走上了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争取高附加值的“高新之路”,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的趋势明显。企业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等上升很快,许多省份企业研发投入占区域研发投入的比重由过去的三成提高到六成以上。
产学研结合不断深化。产学研结合的实质,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各地产学研结合开始超越以往的信息沟通、成果展示、人才培养等方式,逐步向项目合作、共建研发机构等高端合作发展。其中,共建研发机构、打造产学研平台、建立产学研技术联盟和委托研发成为主要形式。企业在大学设立研发机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是许多地方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要做法,对于加快创新资源集聚和科技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作为新技术、新知识产生、流动和转化的重要载体,各类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很快。这些创新体系的形成,有的是由政府主导或由市场和政府共同主导的,有的是靠“外引”力量,有的是靠“内生”力量。其中,较为典型的是两大“三角”地区:依靠现代化商业氛围、深厚工业基础、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区域经济体联动的长三角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依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良好融资条件、宽松政策环境、领先的商业意识和完善的市场机制以及毗邻香港区位优势的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我国区域自主创新发展的特点
改革开放成为推动区域自主创新的强大动力。改革为激发创新活力破除了体制桎梏,对外开放为区域自主创新提供了契机。沿海地区借助于改革红利和开放效应,有效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从境外引进大量投资和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区域自主创新水平高的省份大都是“窗口地区”和利用外资规模较大的省份。可以说,改革与开放是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最直接的推手和最有力的手段,引进和利用外资对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撬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达省份成为区域自主创新的“领头羊”。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一些经济发展上的“领头羊”也在区域自主创新方面占得先机,起着“领头羊”作用。诸如江苏、广东、浙江、山东、上海、北京、天津等省市,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加上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有先行的体制机制优势,有明确的创新思路和战略,企业初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产学研结合的主导。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等区域创新极的形成指日可待。
大型企业在区域自主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型企业实力雄厚,创新的需求和欲望强,是区域自主创新的先头部队和中坚力量。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是最具技术创新力的两大经济区域。这两大区域之所以创新水平高,主要是由于集结了一批特大型或旗舰型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大、实力强、研发投入和研发水平高。
区域自主创新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呈“东高西低”之势,中西部省份的创新能力大都与东部沿海省份存在较大差距。2012年江苏省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200亿元,而山西省只有132.3亿元。从发明专利的区域分布看,2012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中,东部地区占比接近70%。
推动区域自主创新向纵深发展
我国区域自主创新正处在关键时期,尽快使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抓住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
强化制度和文化建设。创新性制度设计和文化建设是区域自主创新的“两大推手”。创新性制度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创新性文化是自主创新的精神支撑。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硅谷创业精神的专家罗文把硅谷的特殊优势概括为8条,其中第一条就是“有利的游戏规则”,即制度和市场规则。只有加强制度建设,才能让创新性制度为创新注入活力,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同时,应积极推动区域自主创新文化建设,塑造企业创新价值观,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使创新内化为企业家和企业员工的价值观。
突出企业家对创新的主导作用。对企业来说,创新是在生产中成功引入新的生产要素或进行新的生产要素组合,是技术发明的产业化,涉及市场掌控、资本运作、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再造。企业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导者,企业创新能力首先来源于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因此,需要强化和突出企业家在创新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实施区域自主创新的企业家导向战略,使企业家成为技术创新的策划者、组织者和主导者。
有效增加区域自主创新投入。提高区域自主创新水平,必须加大投入。创新大国如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的科研投入占GDP的比重长期保持在2%以上,其中日本更是长期保持在3%以上。创新大省如广东、江苏、浙江之所以创新水平高,与其保持较高的创新投入是分不开的,其中江苏省201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3%。因此,应加快建立市场化投入机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风险投资机制建设。发挥政府投入对区域自主创新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比如投到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领域,资助引进技术的再创新,资助产学研协同创新等。
切实加强政府的规划、引导和协调。充分发挥政府对区域自主创新的规划、引导和组织、协调作用,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竞争优势,确定区域自主创新的重点、方向和路径,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应用,加快产业链和价值链向研发、设计、品牌、服务等高端延伸,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实行对内合作与对外开放有机结合,注重和引导基于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实行分类指导,实施差别发展和错位创新战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利用政府采购支持创新。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和创新环境,使中小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