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及实践依据
祝福恩
//www.workercn.cn2016-02-24来源:黑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了重点部署。2016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及价值做了论述并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性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在江西省井冈山调研考察时,要求我们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以打好“十三五”时期的开局。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明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和政策从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的重大转折,预示我国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有望获得重大突破,由此实现经济结构的大调整、企业转型大升级及经济发展的弯道超越。为此,我们要从理论与实践上理解和把握党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及战略决策。

  一、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凯恩斯以前经济学基本观点的中国化创新

  我们现在所强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性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机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是党中央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有的学者认为供给侧改革理论渊于法国经济学者萨伊,其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共同思想,是凯思斯以前经济学共性基本理论。威廉·配第就认识到商品的价值由劳动创造,而且货币的价值也由劳动所决定,进而得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结论。亚当·斯密《富国论》理论体系也是从分析分工为逻辑起点,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他就是从供给方来研究经济增长的源泉。当今经济学的供给学派所强调的“劳动分工会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直接来源于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近代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则是把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的供给理论推到顶峰,指出供给决定需求,供给创造需求,供给是第一位,需求是第二位的。这些观点被学者称之为“萨伊定律”。萨伊虽然继承古典经济学注重供给的经济理念,但他是用来论证只要对生产不加干涉,就不会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实质是强调市场机制是灵敏有效的,能够自动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在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平衡,不可能出现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可见萨伊定律并不是在强调结构性改革。党中央强调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从问题导向出发,着眼我国经济下行趋势还没有结束,难点在投资。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出口仍在负增长,消费还算平稳,这表明,继续单纯通过“三驾马车”的需求侧管理刺激经济,空间不大又有限,必须调整经济发展的理念与思路,把目光放在供给与生产端,通过解放生产力,调整结构,解决供给水平弱化的主要矛盾,建立供需相匹配的新经济结构,打造中国经济的调整升级版,目的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由此可见我们强调供给侧结构改革与萨伊定律没有的理论来源关系,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立足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回应和实践创新。

  二、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我国多年宏观经济调控实践的理性反思和理论总结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但现实中经济下行的压力逐步加大,其中有周期性问题,也有结构性问题,但主要是结构性的,L型的表现形态,突出表现为“供给不足”和“需求不足”并存形成的“供需错位”,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障碍。这表明我国是存在问题已很久很严重了,但过去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都把经济调控和政策制定的重点放在需求侧,误以为是需求方的问题。特别是2008年世界次贷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低迷,我国经济下行,暴露出许多问题。我们在经济宏观调控上一度仍按传统思维和传统办法进行思考和制定政策,仍采取需求管理办法,以持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需求侧的管理,即人们所熟知的2010年的4万亿元等强刺激政策来刺激需求,尽管一度起到积极作用,但负作用凸显,现在看是弊大于利。时至今日单一货币强刺激已不再管用,仅2015年央行5次降息降准,国家发改委批准基本建设项目远超2万亿元人民币,仍无法阻止经济下滑。所以,李克强总理近期说到,国内近几年经济没搞“强刺激”,过程颇不容易。下一步发力点在供给和需求两端,落脚点是调整结构,解放和发展生产。尽管如此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仅为6.9%,并没有达到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7%目标。这表明我们采用的需求管理药方并未对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病症,必须换药方,改变我们经济宏观调控理论和手段。因为我国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不同于过去旧常态下的新常态,表现为“三期叠加”,其核心内容是三点:即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但问题和矛盾不是短期的、周期的、V型的,而是长期性、结构性、体制性、L型,这样以往的调控药方则无能为力,只有采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解决结构性、体制性的难题。可见党中央和习近平、李克强共同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把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统一起来,着眼全面深化改革,用改革办法建立有效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制度保障体系,推动供给侧的改善,由此实现结构的调整,解决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问题。可见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源自教科书中的理论,更不是对现实中实践的照搬和套用,而是面对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党中央着眼解决实践问题的必然选择和实践深化。

  三、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里根政府的供给改革目的不同

  美国的舆论把里根评价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国总统”并与罗斯福并列。美国企业研究所也说:“美国建国二百年来,有四位伟大的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华盛顿、林肯、罗斯福、里根”。以70岁高龄当选总统的里根,为什么得到这样高的评价,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说:“里根改变了美国的行进轨道,他把我们推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线上。尼克松和克林顿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就因为里根任美国总统后,经济上面临着政府开支大、财政赤字;政府管制过多;税率过高;通胀四大问题。里根1981年就任总统后,以供给学派理论作为政策指引,采取停止增加联邦政府开支、降低税率、放开政府的过度管制、合理调控货币供应等政策措施,最终化解了美国经济的衰退,使之走出了经济低谷,赢得了经济的大发展,使美国财政收入从1980年的5170亿美元上升到1990年的1.03万亿美元。所以到其1984年竞选连任总统时,美国经济已触底反弹,里根赢得了50个州中49个州的选举人票,成为美国历史上胜选差别最大的总统,这表明“里根经济学”得到了实践证明,选民认可。

  现在我们必须看到,党中央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里根经济学的背景,目的是不同的。里根政府放弃以往的凯恩斯主义的刺激总需求政策,采用供给学派的供给改革理论,是基于1973年爆发第四次中东战争,导致石油危机、油价狂升,引发了成本推进型通胀,使美国经济处于严重的滞胀状态。这一客观现实冲击了经济家的知识边界,否定了凯思斯理论。里根的前任卡特就是采取凯恩斯理论而导致经济形势恶化,最终下台。客观现实要求里根总统采取新的经济理论解决滞胀难题。我国现在问题不是商品短缺和生产能力不足,而是产品相对过剩、供需求不匹配、低档次上的绝对过剩,证明我国经济结构性问题严重,这样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下行至今仍在发展中。所以,我们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里根政府在推行供给改革时紧缩通货,重点是要解决结构性问题,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工作重点,增强和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实现新旧动力的转换,还要破解既得利益集团对改革的阻碍,冲破阻碍改革的藩篱,破除制约供给政策的政策瓶颈,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完善市场价值形成机制,畅通供需渠道,鼓励更多市场主体进入供给侧,释放更多更大的改革红利,活化市场,振兴经济。因此说我们强调供给改革完全不同于里根经济学,是对其经济理论的借鉴和中国特色的超越,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中问题的理论回应和实践回答,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形成和发展中,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理论上的成熟及高超的领导经济能力。(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