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以双创引领发展新动能
孙华屿
//www.workercn.cn2016-03-31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途径,是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发展的不竭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要激活全社会每一个细胞,以双创引领发展新动能,需着力运用好加减乘除四法。

  善用加法,释放合力效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要在“创”,核心在“众”。要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环境营造等多种途径,激发科技人员、新型农民、个体经营者、自由职业者、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等各类市场主体的创业激情,形成集众智汇众力、众人拾柴火焰高之势。充分释放土地、户籍、社保、财税、商事等领域的政策红利,厚植创业政策土壤,确保各项改革政策同频共振,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方式,推动技术、企业、产业、产品和管理创新项数求和,创造新需求、发现新市场、引领新业态、发展新经济,形成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合力。

  善用减法,发挥减负效应。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剥离该由市场、社会、企业承担的职能,让政府向完善公共产品和服务等本职回归。逐步消减束缚市场主体手脚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行“容缺预审”“后置审批”“负面清单”等监管手段,“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坚持普惠政策与精准扶持相结合,从租、税、费等方面为创新创业主体减负。减少对科技从业者发表论文数等“吹糠见米”式的考核方法,完善评价指标,在提高科技转化力和自主创新力等方面见实效。

  善用乘法,激发乘数效应。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乘数效益。鼓励国家高新区、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等建设功能完善和生态闭合的众创空间,服务好实体经济,激活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聚合效应。搭建网络服务众包平台,完善信用体制,加大产权保护,推动在工程设计、软件开发、产品推广、物流配送等领域广泛采用众包模式。着力打造由政府、公共机构、公益组织、大型企业、社会公众组成的众扶平台,突出公益性、共享性,降低成本和门槛,为创业者提供扶持。搭建集投融资、信贷、证券交易、商业保险等为一体的互联网众筹平台,加大金融监管,为创业者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的金融支持。

  善用除法,产生净化效应。顺应众创空间专业化、细分化趋势,完善创新创业配套服务,探索个性化、专业化服务模式,为入驻者提供良好的产业生态,着力消除服务和项目同质化等弊病,大浪淘沙、优胜劣汰,以市场化方式祛除“空壳”“二房东”等各种众创空间泡沫。优化互联网金融监管方式,从社会征信、项目审核、平台监控、法律规范、行政执法、司法惩戒等方面入手,着力净化网络金融环境,切除传销、非法集资等网络金融违法毒瘤。以市场为导向,以环保、能效、安全、技术等指标为参考,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坚持多重组、少破产,妥善解决职工安置、资产债务等问题,及时清理各类“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社会整体效能。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