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转型升级组合拳的时代价值
于新东
//www.workercn.cn2016-08-18来源: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编者按

  近年来,我省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转型升级找到了跑道,看准了方向,见到了曙光。这是全省上下坚持“八八战略”,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地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的结果。为此,本报从今天开始,特辟“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专论”专栏,刊发专家学者相关的研究文章。

  这是一个深刻变革、深刻调整、深刻转型的时代。这些年来,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回应广大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坚定不移地打出打好一套以治水为突破口,以浙商回归、“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四边三化”、“一打三整治”、创新驱动、市场主体升级、小微企业成长、七大万亿产业培育、特色小镇建设、“三强一制造”、“互联网+”、科技大市场建设、跨国并购等为主要内容的转型升级组合拳,推动浙江在转方式、优结构、强动力、破难题、补短板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是“五大发展理念”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一、转型升级组合拳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是深化细化“八八战略”的起承转合、久久为功之招,确保浙江发展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奋勇前进,不断闯出新天地。

  “八八战略”成为浙江坚定不移遵循的发展总纲,一张蓝图绘到底,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八八战略”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方法,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浙江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刻揭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内涵与本质特征,全面系统地形成了对浙江建设发展治理中的内在属性与重大关系的规律性认识,因而是浙江必须长期坚持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发展理论与实践方法论。

  这些年来,浙江一以贯之地始终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秉持与发扬“八八战略”的精髓、气派与神韵,创造性地打出促进浙江新发展的转型升级组合拳,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细化“八八战略”、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具体行动指南和实招硬招新招。在充分尊重浙江发展的历史基础与现实条件的大前提下,转型升级组合拳着眼于夯实根基与底部、强化特色与优势、创新方式与方法、健全体制与机制、提高质量与效益,创造了一系列包括“浙商回归”“四换三名”“创新驱动”等在内的凌厉招式与高效组合,在促进新发展的打法上强调系统集成、注重配合协调、讲究灵活创新、突出命中打靶,打出了浙江发展的新天地。这一时期,浙江GDP实现了万亿元幅度的增长,2011年突破3万亿元,2014年跃上4万亿元,2015年达到42886亿元。人均GDP 2012年突破1万美元,2013年开始超过世界人均水平,2015年达到12466美元。在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方面,2014年浙江就已达97.2%,高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一。

  二、转型升级组合拳以应对发展环境变化为基点,是顺应结构调整大势与把握发展主动权的精准发力、务实管用之招,确保浙江发展始终走在前列,不断实现新跨越。

  面对国际经济危机爆发和持续发酵的深刻影响,面对诸多矛盾叠加及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如何稳住经济增长、保持发展势头、续写辉煌篇章,成为浙江人必须思考与探索的头等大事。国际经验表明,有效应对全球性经济低迷及市场萎缩的根本出路就在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不断构建起足以抵御各种经济风险和挑战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走出世界经济危机及自身经济下行困局的不二法门。

  这些年来,浙江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一如既往地充分发挥浙江人一贯勇于打破僵局与转危为机、敢于迎接挑战与战胜困难、善于抢抓机遇与开拓市场的禀赋与才智,打出了包括“市场主体升级”“小微企业成长”“七大万亿产业培育”等在内的转型升级组合拳,抓住用好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极大地推动了浙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3∶45.9∶49.8,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跨越。

  三、转型升级组合拳以破解问题及补齐短板为导向,是取长补短追求至善境界的自强不息、御敌制胜之招,确保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问题是时代的最强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只有立足于时代去倾听这些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号角。”可见,对待问题的科学态度就是坚持党性的体现与落实,也是检验培养党员干部的试金石、练兵场和孵化器。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发展成就巨大的同时,矛盾问题也格外突出和集中,可以说最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就是粗放式低成本扩张的路径及其低小散弱的大量存在,已经成为制约浙江发展提质增效前进道路上的老毛病、旧顽症。

  这些年来,浙江省委牢固树立问题意识,问题和短板面前不回避、不退缩、不畏惧,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益导向,以巨大勇气与高超智慧、以豪迈气魄与铁肩担当,在发现问题和查找短板中正视问题及短板、在提出问题和明辨短板中研究问题及短板、在回答问题和补齐短板中解决问题及短板,不失时机地打出了转型升级组合拳。以治水为突破口的转型升级组合拳,看似仅仅解决水质、人居等外在问题,实则是对问题表象在水上而矛盾根子在岸上的低小散弱之产品、企业、产业进行了由外而内、内外联动的倒逼式转型升级,起到了抓“牛鼻子”“总开关”的奇效,既体现了省委驾驭复杂问题的高超艺术,也表明了省委推进治理现代化的高远深意,同时充分反映了转型升级组合拳隔山打牛般神功的高明之处。

  一言以蔽之,转型升级组合拳抓住了阻碍浙江转型升级发展的源头问题及其实质,聚焦了浙江转型升级中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焦点和核心,从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推动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转型升级。从拉动浙江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十二五”时期投资、消费、出口年均分别增长18.4%、13.8%和8.9%,与“十一五”时期的13.3%、16.9%和18.6%年均增速比,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增强,浙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四、转型升级组合拳以把握引领新常态为要求,是深入推进浙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占得先手、守正出奇之招,确保浙江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不断厚植新优势。

  新常态,既是对一种旧的惯常性发展状态的转换和改变进程,其实更应该是对一种新的超常性发展格局的发现与铸造过程。换言之,新常态既要讲“破”,强调对旧常态的破除舍弃,更要讲“立”,突出在对旧常态“扬弃”基础上的一种对新常态进行螺旋式提升的积极塑造与全面牵引。只有从这个意义上来认识,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强调引领新常态。很显然,引领新常态就是要求我们主动开创适应发展新阶段需求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速、新结构、新动力。一句话,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就是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科技、新工艺、新模式、新产品等新兴经济成分占比不断上升的创造过程。

  这些年来,浙江省委着眼于适应、把握与引领新常态,在增速调整、结构优化与动力转换等新常态本质特点要求下,深谙拳头收回才可以更好地打出去的道理与规律,打出了包括“特色小镇建设”“互联网+”“三强一制造”“科技大市场建设”“跨国并购”等在内的转型升级组合拳,真正做到不简单地以GDP论英雄,主动把换挡期看成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期,更加注重打基础利长远工作,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的发展潜能,新兴市场主体大幅增加,新产业茁壮成长,新业态蓬勃发展,新技术与新产品方兴未艾。2015年浙江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万亿元;实现网络零售额7611亿元,比2012年增长2.8倍,年均增长55.4%;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占GDP的7.7%。这些新动能正在因其成长性高、辐射面大、带动力强的特点与优势,既在当前稳增长与促升级方面发挥突出作用,也日益成为浙江未来发展的潜力与希望所在。

  五、转型升级组合拳以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为目标,是提高可持续发展力与获得感的深根固本、决胜未来之招,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新辉煌。

  经济社会发展也好,区域城乡发展也罢,都不是一时一地之事,发展必须是着眼根本、着眼大势、着眼未来、着眼长远的长治久安型发展。坚持发展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始终保持浙江经济的长期增长。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浙江全体人民幸福感与获得感的持续增强,因而说,发展发展再发展是我们推进浙江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基本遵循。这也充分体现了方式方法与目标目的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求,创新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目标,既体现了探索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又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是方法论与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这些年来,浙江省委深谋以致远、谋定而后动,既看一事一域之成败得失,更争全局全域之发展进步,尤重干事创业之利在千秋,行稳致远地打出了包括“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创新驱动”“七大万亿产业培育”“特色小镇建设”等在内的转型升级组合拳,浙江环境更优美、科技更进步、生活更幸福。2015年,145个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中,水质达到或优于水环境Ⅲ类标准的断面占72.4%。2014年科技综合实力由2010年全国第7位上升到第6位。10年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倍左右,分别连续14年和30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

  九万里风鹏正举。转型升级组合拳完全符合历史、现实与未来,是相通的社会规律要求,必将开创浙江更加绚丽美好的明天。(作者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专家)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