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用市场化手段推动“五水共治”
坚持“五水共治”,进一步推进水环境整治,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是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局性、战略性行动部署,标志着发展理念的升华和发展方略的创新。在贯彻实施“五水共治”战略部署中,浙江各级政府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引入市场化手段,化解水资源难题。实践表明,市场化手段对有效缓解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格局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浙江在“五水共治”中的市场化探索,可总结为以下3条主要经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现上下游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流域饮用水安全,实现了上、下游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格局。流域自然水系的整体性和行政区管理的分割性,使得构建流域生态保护的合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上游地区作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为保护全流域生态,损失了经济发展的机会,属于“生态不经济”;下游地区作为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产业集聚,经济快速发展,属于“经济不生态”;为获取上游的优质水源,下游行政区应对上游的生态保护和损失的发展机会提供生态补偿。只有通过构建合作机制,才能打破目前跨行政区水污染的严重状态,全面改善和治理流域水系污染,缩小上、下游的经济与生态差距,解决全流域水生态安全问题。
水权交易标志着我国区域性水权市场的形成。水权交易使水资源管理由“行政指令”转向“市场交易”,标志着我国区域性水权市场的形成。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指令用水,行政划拨”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水权交易通过市场机制,在区域间优化配置了水资源,实现了上下游地区的双赢。水资源短缺地区是水权市场的需求方,而水资源富余的地区,是水权市场的供给方。浙江省内相邻的行政区之间,以平等、自愿的协商方式,利用市场机制,实现区域间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标志着我国区域性水权市场的初步形成。水权交易的开展,使各级政府认识到水资源的价值和稀缺性,纷纷加大水利设施的投资,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更好地保护水资源。水权交易使水利设施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减轻了中央政府、上游地区对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压力。跨行政区共建、共享水利设施,实现了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排污权交易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排污权交易,通过“总量控制-市场交易”模式,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排污权交易属于“总量控制型”管理手段。政府根据区域水环境的纳污总量,制订排污权总量,在政府严格监管下,政策排污控制的效果显著。政府可以通过每年按照一定比率,下调排污权使用总量,实现水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排污权交易分为两级市场:一级市场为政府采用拍卖或无偿分配等方式,将区域的排污权指标分配给厂商;二级市场为厂商之间的排污权交易。排污权交易使企业认识到排污权的经济价值,从而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生产流程改进,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量。(顾骅珊、刘晓红,作者单位:嘉兴学院)
开启义乌研究新篇章 | 2014-04-08 |
中国发展理念受到全球关注 | 2014-04-08 |
开年新篇,为和平发展而动 | 2014-04-08 |
展开宏伟蓝图 共建“一带一路” | 2014-04-08 |
古老母亲河谱写新篇章(治国理政新实践) | 2014-04-08 |
立足新起点 再创新辉煌 | 2014-04-08 |
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精神力量 | 2014-04-08 |
坚定发展自信 全力开启新征程 | 2014-04-08 |
用人观的一次思想解放 | 2014-04-08 |
让美丽蒲河成为沈阳转型发展的增长极 | 2014-0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