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观点摘要
新经济并不是一个什么都能往里装的筐,其最本质的属性是代表生产力发展的先进方向,那些红极一时却最终昙花一现的事物不在其范畴之中。
我们提出的新经济,既不是一个新领域,也不是一个新时期,更不是一个新现象,它是区别于传统经济的新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形态,它需要经历从开放包容到系统集成的演变路径。
新经济通过加速改造传统产业,正成为重塑经济生态系统的重要力量。
新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使“人”超越“物”成为经济中最活跃的生产要素,整个经济发展模式都应依据这一变化进行调整,尤其是我们认识和驾驭经济的思维方式也必须随之发生根本转变。
当前阶段人的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新经济的发展、新动能的培育更是须臾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关键是要形成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让人才、技术、资金、创意、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能够自由充分地流向新经济领域。
今年3月,“新经济”一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7月李克强总理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再次强调,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促进新就业形态发展,促进新动力成长,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的经济结构,积极释放新型城镇化带动扩大有效需求的潜力。当前,旧动能增长日益乏力,新动能异军突起,其带来的深刻变化和深远影响仍有许多没有进入现有视野,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新旧动能平稳接续,新经济必将撑起未来中国经济的新天地。
异军突起新特征锚定中国经济“双中高”
新经济是什么?简言之,新经济是新常态背景下呈现的新的经济形态,是包含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在内的新的经济体系。区别于传统经济,新经济具有一系列新的特征。
首先,高能要素属性是新经济最显著的特点。高能要素属性,就是由于自身聚集了超高能量,因而具备以极小投入换取极大收益的属性特征。例如,只有50人的研发阿尔法狗的公司,却让Google报出4亿英镑收购价。《熊出没》系列动画片80%的工作都是在一张桌子上完成的,却实现产值30多个亿。2015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左右。新经济以极低的土地车间厂房占用,极少的水电原材料耗费,创造了极高的产值和社会影响力。
其次,代表先进方向是新经济的本质属性。新经济并不是一个什么都能往里装的筐,其最本质的属性是代表生产力发展的先进方向,那些红极一时却最终昙花一现的事物不在其范畴之中。以滴滴出行、美团网、百度百科、红岭创投等为代表的分享经济就是典型的新经济,它们广泛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们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支付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基础,在全社会范围内整合并分享海量的分散化资源,这代表了新一轮信息革命的方向和趋势,必将进一步带来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再次,从开放包容到系统集成是新经济的形成路径。与上世纪90年代美国《商业周刊》所提过的新经济不同,我们提出的新经济,既不是一个新领域,也不是一个新时期,更不是一个新现象,它是区别于传统经济的新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形态,它需要经历从开放包容到系统集成的演变路径。一方面,新经济的覆盖面和内涵非常丰富,既有三产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有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到一产当中像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以及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等。另一方面,通过系统集成,新经济的整体效能必然超越部分之和。规律表明,各新技术、新业态的萌生、发展、演进都遵循自己的“S型曲线”,而一旦重大核心技术发生突破、主导性产业真正确立,其他相关新技术、新业态就会迅速向其靠拢归并融合,最终形成反映新经济特征的一束“S型曲线”。历史上,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以电力、内燃机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都是这样一个过程。
方兴未艾悄然改变发展格局的关键变量
新经济正在深刻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它已经成为反映经济冷暖的晴雨表、衡量发展潜力的度量衡、影响政策走向的关键量。
新经济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保障就业民生的重要支撑。从总量看,新经济整体产出约占社会全部产出的三分之一。从增速看,全国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8.2%,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88.7%,预计未来5年,分享经济年均增速将达到40%左右。从微观主体看,上半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日均超过4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1.4万户,企业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从吸纳就业看,新经济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比传统经济明显更强,尤其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表现更为抢眼,2015年我国分享经济领域提供服务岗位约5000万个,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总人数保守估计已经超过5亿人。
新经济改变了整体经济的结构和素质,正在重塑整个经济生态系统。一方面,凭借其自身的快速发展,新经济正成为产业迈向中高端的重要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服务业、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都呈现加速发展势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新经济通过加速改造传统产业,正成为重塑经济生态系统的重要力量。新经济突破了传统经济模式下各行业各领域单兵突进的局限,通过“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的技术路线实现了与传统经济的良性互动,通过分享经济、移动互联、移动支付等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推动了经济生态系统的全面优化。
“互联网+”对自行车等传统领域的大规模改造就是经典案例。改革开放以来,传统自行车行业受到巨大冲击,一大批老企业老品牌销声匿迹,天津“飞鸽”这个新中国最早的自行车民族品牌也陷入困境濒临倒闭,2015年飞鸽车业引入“互联网+”和智能化设计理念,研发国内首款“超级自行车”,实现了防偷盗、运动音乐、数据监测、自行车通信四大系统功能,拥有了90多项专利,售价一下子从原先几百元提高到几万元还供不应求,一个老国企借助新科技实现了华丽转身,其打造的融合绿色出行、娱乐健身、自然时尚等因素在内的新消费观也为很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样板。
新经济使“人”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我们转变思维模式的逻辑起点。新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使“人”超越“物”成为经济中最活跃的生产要素,整个经济发展模式都应依据这一变化进行调整,尤其是我们认识和驾驭经济的思维方式也必须随之发生根本转变。随着新经济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地位越来越重要,耗电量、铁路货运量、银行新增贷款等传统经济指标反映经济活动的效能下降,而体现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的指标,如人员流量、移动通信和网络流量,用以计算城市人口流动信息的实时铁路出票量数据、机场航班流量数据等,逐步成为观察经济风向的新指针。这不仅仅是评价指标的调整,更反映了经济运行内在机制的根本变化。伴随着新经济的成长壮大,“生产什么、为谁生产、怎样生产、由谁生产”这些最基本的问题都将被重新定义,生产要素、产业链条、市场格局、组织管理模式都将发生革命性变化,助推经济驶入基础更牢、平台更高、运行更稳的发展轨道。
顺势而为激活支撑新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加快发展新经济,关键要高度重视三方面因素。一是人的因素,二是体制的因素,三是政策的因素。
第一,始终以促进“人才解放”、保障“人才流动”为新经济发展筑牢人才根基。“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当前阶段人的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新经济的发展、新动能的培育更是须臾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李克强总理说,9亿多劳动力、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最重要的就是把发展转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
本届政府最鲜明的治理特色——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其核心要义就是要把“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出来。今年6月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措施,把科研人员从繁琐的表格和审查中解放出来。同时,还决定在近两年已经取消27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基础上,再取消47项职业资格,把大中专毕业生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从考取各种“资质”和“上岗证”中解放出来。
要继续以促进“人才解放”、保障“人才流动”为核心,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改革,取消妨碍人才自由流动的户籍、学历等一切限制,切实解决科技人员离岗离职创业、社保转移接续、知识产权保护、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个人收益等突出问题,着力降低就业创业门槛,维护有利于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长创造空间。
第二,构建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向新经济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关键是要形成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让人才、技术、资金、创意、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能够自由充分地流向新经济领域。
2015年“互联网+”领域吸引了全国超过50%的创业投资资金、70%的天使投资资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登记企业增速达到63.9%.今年1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决定在天津、上海等12个城市新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但我们也看到,在一些行业还存在垄断程度高、民间资本进入障碍多的问题,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只有2.8%,大大低于全部投资增速。
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引导滞留在僵尸企业中的要素进入新经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竞争、宽松便利的市场环境。继续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真正为企业登记注册、生产经营、投资融资等提供便利,真正打破形形色色的“玻璃门”“弹簧门”,进一步降低新经济发展成本,进一步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让大量社会资源涌入新经济领域。
第三,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加快新经济发展打造理想平台。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开展,全社会的创业创新热情不断高涨,为新经济蓬勃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通过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创业与创新的联动,有助于技术创新成果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利于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利于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带动改造传统经济要素。北京、上海、深圳等创新要素集聚城市“双创”成果正在呈指数级增长,全球创业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的创业指数为79%,远高于全球51%和亚洲64%的平均水平。
要继续搭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客等多方协同的“双创”平台,创新生产经营模式,促进分享经济成长,积极调动民间资本、民营企业的积极性,使创新“基因”更加广泛地植入各行各业。要持续推进“众创”“众筹”“众扶”等新型创业创新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支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千万科技人员创新的智力活力,以活跃的创新创造活动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为新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支撑。(作者分别为求是杂志社编辑,天津日报社副总编辑)
发展新经济,环保大有可为 | 2016-03-09 |
推动去产能,如何让职工不丢饭碗 | 2016-03-09 |
新经济孕育着引领新常态的新动能 | 2016-03-09 |
把握机遇 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 2016-03-09 |
推进供给侧改革 加快发展新经济 | 2016-03-09 |
适应新常态 发展新经济 | 2016-03-09 |
今天的小巨人要成为明天的钢铁巨人 | 2016-03-09 |
供给侧改革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 2016-03-09 |
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 2016-03-09 |
关注新常态 找准着力点 | 2016-0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