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提高创新能力 促进“品质革命”
林祥
//www.workercn.cn2016-08-31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质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基础竞争力,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同样伟大;相比较那些高大上的经济结构质量问题,群众更关心民生方面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因此,我们不仅要追求经济的宏观质量,更要讲求经济的微观质量

  8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心议题只有一个:部署促进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推进“品质革命”。在当前我国经济处在换挡期、阵痛期、消化期叠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的关键时刻,我们需要清醒认识到:高度重视创新,是时代的大进步;高度重视质量,更是国家的安身立命之道。

  创新和质量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创新决定新供给。没有以苹果、华为手机为代表的先进智能手机,没有以中国微信、美国脸谱为代表的互联网社交网络,没有以中国阿里、美国亚马逊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经济。美国自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用了大约4年时间就基本实现经济复苏,靠的就是以创新为驱动的供给侧改革。质量决定有效供给。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从全球市场来看,所谓的产能过剩,就是产品质量不高,只有低质量才会出现产能过剩。

  质量是创新成果的巩固。创新虽然创造了经济增量,可是任何创新产品一开始都存在缺陷,因此基于创新的经济增量在初期都是不牢靠的。如果不采取措施提高产品质量,那么这一创新产品就有可能夭折。实践证明,一分创新,需要九分质量的努力,质量成就创新。

  没有质量就无法开展创新活动。创新需要优秀的科研团队,科研团队管理不好,激励机制不科学,怎么可能开展有效的创新活动?创新需要先进的科研设备,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如果没有引进一批世界最先进的检测仪器,能有今天的科研成果吗?创新需要高品质的元器件,如果没有高通公司提供的智能手机芯片,苹果、三星等能够开发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智能手机吗?创新需要完善的供应链,深圳就是因为建立了世界最发达最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才能发展成为世界信息技术创新重镇。由此可见,制度质量、环境质量、人才质量、过程质量等,都是成功开展创新的必要条件。

  近些年来,国内许多城市都提出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但将提高质量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似乎并不多。其中缘由,有的可能是认为抓质量属于小事,不如创新那么高大上,不必提升到战略高度;还有的认为抓质量需要持之以恒,难以一时见效。一些城市虽也推出了质量战略措施,但所针对的往往只是宏观方面的经济质量,例如“三驾马车”结构、三次产业结构、创新产品比重等等,而对微观方面的质量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如食品安全问题、药品安全问题、医疗事故问题、交通拥堵问题、安全生产问题等,这些质量问题多年来一直得不到解决。要知道,质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基础竞争力,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同样伟大;相比较那些高大上的经济结构质量问题,群众更关心民生方面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因此,我们不仅要追求经济的宏观质量,更要讲求经济的微观质量。

  2010年10月,深圳市做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要求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转变。经过5年努力,深圳经济质量有了较大提升。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8.6%,财政收入增长24.4%,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增长12.1%.特别是,2015年,深圳固定资产投资仅占GDP的18.8%,远低于广州、上海、北京,这不仅说明深圳经济增长不是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而且说明深圳投资拉动增长空间巨大。

  当然,在加大创新力度、提升深圳质量上,深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认为,今后应重点提升如下几方面的质量:一是研发质量。只有提高研发质量,才能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产品质量。深圳的手表、服装、珠宝、电视等产品具有良好的质量基础,应当努力再提升质量,打造世界品牌;三是医疗质量。医疗质量关系到群众生命健康,也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四是教育质量。教育关乎民族未来、关乎城市创新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道德水平。总之,深圳需要大力发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大力提高创新能力的同时大力促进“品质革命”。(作者系中共深圳市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