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从这个意义上说,绿色金融是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绿色转型、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血脉,这正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近日通过《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G20杭州峰会将绿色金融列入重要议程的原因所在——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绿色,是“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也是全社会、全球性的共识。前不久闭幕的里约奥运会,通过比往届更小的火炬盆宣扬绿色环保理念。随着破坏环境的负外部性,不断通过极端性天气、大面积雾霾等直观方式影响于人时,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被广泛认知,并且正在涌动一股追逐绿色时尚、高调张扬绿色“情怀”的潮流。
对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而言,仅有“情怀”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这需要长期奋战的毅力、定力和大量投入。以日本为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作为“水俣病”“痛痛病”等环境公害疾病发源地,日本持续不断开展环境治理,仅“下水道整备5年计划”就连续实施了8次。就现状而言,在利益“奶酪”面前,“情怀”往往被置之脑后:如山东部分企业用高压水泵将污水压入地下、西部广袤的沙漠中竟然出现“污水湖”……令人忧虑,令人警醒。
“保护生态环境不是不要发展”之类的话,在现实的利益权衡面前显得十分苍白。换言之,必须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在保护和治理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地方政府最关心的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和企业发展,最大程度上实现环保取向和发展导向的一致性,促进绿色发展理念真正“落地”。正是基于这样的深刻考量,我国将绿色金融发展作为一项“战略性优先事项”。中央深改组第27次会议明确强调,“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 ”随着《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并实施,我国将成为G20以及全球首个建立比较完整绿色金融体系的经济体。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由此可见,绿色金融首先是一种经济活动,是支持项目投融资、企业投资运营的金融服务活动,当然,这些项目建设、运营等经济活动要具有突出的“绿色属性”。显然,这是一项务实的制度安排,让企业通过持续的环境治理、绿色升级可以获得更多的金融资源、更大的金融支持、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金融资源始终是一项稀缺性的资源,利用这种稀缺性资源调动绿色发展积极性,撬动绿色从理念到实践、从情怀到行动,显然是一项务实管用的制度创新。
绿色金融促进绿色发展、壮大绿色产业,进而在绿色化的基础之上增进民生福祉。首先,绿色金融是一种筹资机制,是一种调动更广泛的金融资源来覆盖环境治理、绿色升级巨大成本的制度安排。在环境治理上,“谁污染谁治理”的生产者责任原则是通行规则,但基于企业生产的环境负外部性持续积累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治理成本高,用即期的企业收益、财政税收来支付长期性的治理成本,本身就是一种期限“错配”。而绿色金融中的信贷、股票融资等机制安排,可以用市场化机制调配全社会资源加快环境治理,支持企业绿色化的转型升级。
绿色金融也构建了促进绿色发展的激励机制。可以通过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通过贴息、担保、再贷款、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办法降低绿色项目的融资成本、提高收益。同时,通过信贷投放、债券发行、股市融资等金融资源配套渠道,为绿色项目降低门槛,这更是激励性的制度安排。
金融领域一直有一套完善的监管和约束机制,并且在不断完善之中。人们有理由期待,随着绿色和金融的融合,这套机制加快“平移”至对绿色项目的跟踪、评价、考核等各环节,促进企业将绿色理念付诸行动。要不断完善金融监管,强化绿色金融的约束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洗绿”等问题的监管,促进企业加快绿色转型。
绿色,从“情怀”到行动,还需要更多撬动支点。绿色金融之外,更需要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制造等领域实打实的制度创新,形成对绿色发展多点发力、多极支撑的良好格局。
对国际视野下上海浦江文化发展的思考 | 2014-01-09 |
中国新型城镇化遐想(上) | 2014-01-09 |
韩国龙:秉承责任 追逐梦想 | 2014-01-09 |
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 2014-01-09 |
坚定不移践行“两山”重要思想 | 2014-01-09 |
全域旅游的价值和途径 | 2014-01-09 |
张德江在纪念荣毅仁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 | 2014-01-09 |
聚天下英才 谱湖南“产融学”华章 | 2014-01-09 |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绿色发展 知行合一 | 2014-01-09 |
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版” | 2014-0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