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实施创新引领 加快动力转换
许贵舫
//www.workercn.cn2016-09-09来源:河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今年4月,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复,这是我省继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后,迎来的第四个国家级战略规划,标志着我省在国家高层次创新载体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进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动力转换的新时期。加快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好引领带动作用,是河南创新发展的关键。

  激活人才要素,建设国内一流人才集聚高地

  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但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我省人才队伍呈现出总量与人口基数不匹配、结构性短缺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严重不足等突出问题。应依托郑洛新自创区,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构建一流人才环境,大力汇聚海内外人才资源。一是激发人才活力动力。郑州、洛阳、新乡三市是我省创新资源最集中、创新体系最完备、创新成果最显著的区域,集聚了全省53%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47.6%的科技人才资源。要发挥现有人才优势,紧抓中央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机遇,加快破除束缚人才创新创业的落后观念和制度障碍,为人才“松绑”,使人才“名利双收”,促进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充分迸发。二是强力推动招才引智。围绕郑洛新自创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大力引进站在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拥有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领军人才及团队,为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三是建设“人才特区”。最大限度地发挥好郑州“1125”聚才工程、洛阳“河洛英才”计划、新乡人才集聚计划等政策作用,尽快出台郑洛新自创区人才规划和相关政策,多措并举,加快建设人才集聚度高、技术创新度强以及产业融合度好的“人才特区”,构建一流人才发展环境,大力汇聚国内外人才智力资源。

  突破重点领域,促进产业聚势蝶变

  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动机”。近年来,我省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国家级研发中心数量实现翻一番,但我省创新能力和投入水平在全国仍位于中后列。因此,要围绕郑洛新自创区重点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加大创新投入,推动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加快形成竞争优势。一是大力推动重点产业领域技术创新。在郑洛新自创区具有优势的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点强化原始创新、材料创新、集成创新的全链条设计,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效率,推动产业成群成链发展,持续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在基因检测、增材制造、航空航天、先进机器人等一些未来竞争重点领域,瞄准技术变革速度快、颠覆经济模式潜力大的重大技术,加大研发投入,推动重大科技攻关,抢占发展先机和未来竞争制高点。二是积极发挥创新平台作用。依托骨干龙头企业,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快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器、科技园区等平台,实现郑洛新自创区范围内大中型企业省级研发机构全覆盖。三是培育一批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型企业。未来制造业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行业龙头企业对整个产业链的掌控能力。应大力推动“互联网+”在制造业企业中的深度应用,培育发展一批互联网创新型企业,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实现由单一生产向研发、设计、生产、营销、物流、售后等一体化服务的转变。

  加快开放创新,汇聚发展强大合力

  目前,我省企业开放式创新处于起步阶段,急需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高利用省内外创新资源的能力,借力缩小创新差距,支撑带动全省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一是加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建设。支持自创区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领域,加快建设一批“政、产、学、研”等多部门参与的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或引进技术成果在自创区转化,支持企业开发引领市场需求的标志性新产品。二是深化对外科技战略合作。积极引进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和世界500强、国内100强研发中心在示范区内设立分支机构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培育壮大基因检测、航空航天、先进机器人等高端产业提供强力支撑。进一步加强“省、部、院”合作,支持国家科研院所以及创新型企业到河南设立技术研发机构、建立转化基地。支持优势企业通过海外技术并购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孵化器等,吸引使用当地创新资源。三是完善开放合作政策体系。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牢固树立开放意识,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科技创新、文化、经贸合作等方面的密切联系。加快制定开放合作政策和措施,积极探索外资研发机构纳入河南区域创新体系的方式,建立吸纳境外优质创新资源的新渠道、新机制,为引进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研究基地提供便利环境。

  实施双创引领,构建良好创新创业生态

  双创是引领支撑区域发展的新动力。因此,应依托自创区加快双创支撑平台建设,构建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支撑。一是加快建设中原双创中心。依托郑州、洛阳、新乡三个高新区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等载体,加快发展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星创天地等新型孵化器,大力发展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服务。借鉴福建、浙江等外省做法,探索建设“郑洛新科技银行”,推动科技创新、资本和产业的高效对接,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发挥政府投资的“种子资源”作用,引导设立更多产业发展基金,建立“中小微企业池”和“项目库”,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加大对自创区企业的投入。二是建设一流服务环境。支持自创区内服务业企业向创新创业服务业转型发展,培育壮大一批第三方双创服务企业,提供创业导师、开办场所、政策咨询、财务税务、法律顾问、知识产权等全方位专业服务。加快双创人才集聚重点区域的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发挥溢出效应,引领创新型河南建设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国家高层次创新载体,旨在通过先行先试,突破现有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示范经验,成为引领带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增长极。一方面,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为全省创新发展提供引领支撑。充分借鉴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进经验做法,在重点产业领域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深化管理体制、财税体制、投融资机制、人才体制机制等改革创新,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加快出台具有突破性、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把自创区建设成为全省产业技术创新高度密集区、全省对外开放前沿区、中原地区创业创新热土、全国一流人才集聚高地。另一方面,在形成示范经验后,尽快推广到全省国家级经开区、产业集聚区。抢抓发展机遇,及时总结郑洛新自创区先进经验和良好做法,把先进经验推广到全省国家级经开区、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等载体,形成以自创区为龙头,国家级经开区、产业集聚区、技术园区为支撑的创新载体体系,汇集全省创新驱动合力,加快推动创新型河南建设。(作者单位:河南省发改委产业研究所)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