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共享经济时代的消费文化有深刻的信息科技背景,也体现着人类创新、发展的内在张力。自觉的消费伦理思考,是对新时代发展的回应,也是对新消费伦理困境的理论省思。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是富强和谐、发展平衡、平安幸福的生活,共享经济正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有力武器,只要我们秉承着科学与理性、责任与担当、创新与开放、规制与共商,努力消除因为现代科技而产生的消费异化,就能建立起平等、自主、公正、节约、守信、合作、生态的消费伦理观,实现创新和利益的共享,互惠互利的协作,平等而广泛的交换,自由自主的消费,回归理性与适度,建立美好生活,这是共享经济给予我们的新的消费伦理思考。
共享经济的消费伦理意义
毋庸置疑,共享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对劳动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共建、共享、共有整合,而共享的理念与模式则极大地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产生了新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奠定了新型的消费伦理,建构起了新型的人和人、人与物、人与时空之间的关系。消费伦理的本质是以道德去引导、规范人们的消费行为,继而形成个人的健康的消费观以及社会的正当、稳定的消费观,并最终形成反映对美好生活期待与向往的消费理念。
共享经济呼唤消费回归本质。消费既是生产的实现,也是生产的内在动力。消费的本质是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共同实现过程。共享经济以互联网为资源整合工具,其主要的内涵包括“共享”“整合”“节约”“价值”“产权和使用权的互惠”等。共享经济以闲置资源使用权的暂时性转移为目的,以物品的重复交易和高效利用为追求,因此,它共享的是物品的使用权,要求形成“拥有、租赁、使用或互相交换物品与服务、集中采购等方面的合作”。马克思指出:“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每一方直接是它的对方。”共享经济表现为供给的整合提供和需求的整合提出,它以物质消费的精准匹配性,充分挖掘商品的使用价值,同时利用所谓的“闲置资源”与“沉没成本”,降低共享成本。所以,共享经济以其“合作、分享、互惠”的生产方式新理念,直接指向的是“适度、合适、匹配”的消费伦理,呼唤的是让使用价值重新成为消费的主要目的,而不是以占有欲望支配消费需求。这样的消费更本真,也更接近人的本质和新时代经济生活的本质。
共享经济促使消费趋向理性。消费为满足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而存在,它也是商品的人格化的形成过程,因此在社会和文化的意义上塑造着主体,在消费与分享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共享经济下的消费道德共识,即消费的理性是消费伦理的基本诉求。共享经济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驱动,一方面整合社会资源,去平衡生产需求与供给,从而使社会的消费需求得到了充分的、高质量的匹配,既满足了使用价值,也满足了交换价值,使消费主体更加自由,消费和交易变得更加理性;另一方面在共享经济时代,新时代的消费行为已然成为个体的个性化与社会系统的群体化联系的纽带。在消费模式和消费目的的选择上,互联网平台的参与,给人的个性化消费带来了极大便利,网络支持下的主体消费行为更加快捷。与此同时,消费主体在独立的消费体验之外,又参与到共享的网络社区,获得了他人分享的体验,使得消费选择更加理性。
共享经济倡导消费节俭。马克思曾说过:“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是把需要再生产出来。”但当“工业文明的消费方式打开了人的感性欲望的闸门”后,“消费也不再是物的占有和消耗,对符号的追求超过了对物的功能的需求。”面对奢靡浪费与挥霍无度,人的理性本能开始不断自我批判和反思。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进入共享经济时代后,节俭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消费伦理价值观。共享经济消费的目的不是拥有,而是使用,它的这一特征,加上互联网技术强大的搜索引擎与专业迅捷的匹配能力作为推动,使闲置的资源和旺盛的消费需求高效结合,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生产和物资浪费。同时,人类在由消费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过程中,也会逐步形成共同的社会伦理观念。共享经济的生产消费模式下,倡导节俭的共同伦理,倡导个人的消费使用体验与整个社会的资源共享互惠的消费理念和谐统一,使得消费行为的重点从“以物为中心”逐步转移到“以人为中心”,减少了社会整体资源的浪费。
共享经济时代的消费伦理建设
对伦理问题讨论,是对时代性的人类问题的理论自觉和哲学反思,而消费伦理就是要为人的过度消费行为设定必要的原则,其建设前提应是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消费的目的都应该是正当、正常、公平的,而不应该是奢靡、过度、标签化、错乱、攀比、超前、破坏生态的,一句话,消费伦理的构建与引导,既应该是个体意识的合理反映,也应该体现社会伦理的自觉需求。共享经济时代内在的“平等”“共享”“适度”理念,深刻影响着当前我国消费伦理的构建,必须给予积极的思考与回应。
共享经济时代需要构建与社会主义国家美好生活需要相联系的消费伦理。追求单纯物质商品享受的消费伦理观,只会生产出“单向度的人”。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所要构建的消费伦理观,不仅要能体现出对个人市场化消费价值取向的满足,还要能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共享经济所体现的是自由与平等、合作与分享的消费伦理观,正是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联系的消费观。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共享经济模式和内涵的研究,尽快建立起符合国情的、与社会主义国家美好生活需要相匹配的消费伦理。
共享经济时代需要构建适应全新的人与人之间消费关系的消费伦理。消费关系是在生产消费中形成的物与物、人和人、人和自然的经济利益关系,贯穿于生产、分配、交换过程中,也形成于人的价值观和行为选择中。共享经济的伦理学意义的本质是利益共享,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条件下对利益关系的重组,因此也意味着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重设。反映到其现实性上,就表现为在人与人之间建构起了全新的消费关系。在共享经济时代,人们通过消费活动,实现自我认知的同时,还与他人发生着频繁的交往和联系。这种共享经济时代的新型人际关系,是由有着共同偏好的消费主体通过交易平台及消费社区形成的,因此,必须有与时俱进的消费伦理作为指导,才能形成和谐、幸福、共同信任的依赖关系,才能继续支持人们去探索或者迎接更新、更快、更强的挑战。
共享经济时代需要构建助力新发展观的消费伦理。因为共享理念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共享经济时代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了惊人的扩大和延展。首先是消费的内涵扩大,共享经济随着技术的发展,使得消费内容变得无所不包,其次是消费的外延扩大,因为技术便捷,时空拓展得以更全面,消费行为遍及四面八方。但同时,共享经济也强调要立足于对资源的高效利用,进而去建构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倡导通过新的资源分配模式,实现节俭和循环利用。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因此,实践的发展对哲学时空观提出了新挑战,新的消费道德伦理的建立迫在眉睫。共享经济时代的发展模式,对应的应该是一种和谐的消费伦理,提倡的是全社会树立一种均衡消费、适度消费,保护和节约宝贵的资源,使生态能够实现充分的、均衡的发展,实现代际公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在时间上提供更自由的选择,在空间概念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
(作者:李娅娌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数据:政府治理“如虎添翼” | 2014-05-21 |
诚信创造价值 | 2014-05-21 |
作诗亦忌随人后 | 2014-05-21 |
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 2014-05-21 |
绿色发展助力生态文明 | 2014-05-21 |
全媒体时代文艺传播的社会责任 | 2014-05-21 |
时代呼唤“懂技术的管理者” | 2014-05-21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 2014-05-21 |
加强财富伦理研究 | 2014-05-21 |
智慧城市的特征和“痛点” | 2014-0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