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为深入总结和提炼阿里巴巴构建商务、网络诚信体系的做法与经验,研究探索新形势下诚信体系建设的特点规律和方法路径,6月26日,在中央文明办的指导下,由浙江省委宣传部和省文明办主办、杭州市委宣传部和阿里巴巴承办的“诚信创造价值——阿里巴巴建设诚信体系的实践与经验”理论研讨会在杭举行,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中央、省市媒体代表,围绕阿里巴巴在诚信建设方面有哪些亮点做法、这些做法从理论的角度如何认识其价值、阿里经验对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有哪些启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现就专家学者会议发言和书面交流的主要观点作一综述。
阿里巴巴的成功之路就是一条诚信建设之路
赵期华(浙江省发改委调研员):阿里巴巴的成功,是信用理念选择和实践的成功。可以说,阿里巴巴企业发展到哪里,信用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在15年的发展中,阿里巴巴经历了推出“诚信通”,为国际和国内的买家卖家提供信用服务;淘宝网诞生、支付宝公司成立,推出“支付宝”、“全额赔付”服务,引导电子商务市场诚信安全交易;开创B2C业务、淘宝商城问市,推出“诚信通个人会员”、“企业诚信保证金”,网商诚信文化初步形成;支付宝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开展“余额宝”业务,通过个人准入机制升级、黑名单关联以及实时监控等手段保障买卖双方、中小企业的利益等业务拓展与诚信建设共同发展的探索创新历程。
郭斐然(求是杂志社经济部编辑):阿里巴巴的成功有很多经验,其中以马云为代表的整个团队坚持朝着一个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目标前进是一个重要方面。目前阿里巴巴正在大力构建的网络诚信体系就代表了这样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从企业内部来讲,已形成了一定的人文环境;从企业外部来看,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可以说,阿里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上无疑走在了前列。
薛兆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阿里巴巴建立诚信体系起步很早,我认为主要基于对这样几种关系的把握:一是道德诚信体系建设应然和实然的关系。从法律和经济学来看,诚信既是道德更是应然的,因为不守法、不守信用就无法生存。阿里的平台如果是个不诚信的平台,就要承担严重后果;而如果激发诚信的行为能够直接受益,这个平台和体系就可自我完善、自我支撑下去,这正是阿里巴巴从起步之初就重视诚信建设的强大自发动力。二是线上与线下的关系。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很新的事物,当把以前线下进行的一些商业行为搬到线上,在缺少有价值的数据和分析的情况下,如何来逾越和克服人与人之间不信任的障碍,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交易平台必须解决的问题。阿里在这方面有很多建树,例如重视“扬善”,阿里小贷使诚信的电商守信用的行为得到很好的回报,就是一种鲜明导向。三是电商和用户的关系。阿里巴巴诚信建设,既考虑到了保护消费者,也考虑到了电商的正当利益,电商和消费者都有黑名单,确保了网上交易的对称均衡性。
阿里巴巴创造了独特的电商信用体系
管晓永(杭州师范大学教授):阿里巴巴取得了许多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的创新成果。一是以支付宝为主体的电子商务交易的信用担保体系,使原来的电子商务从信息平台历史性地真正走向了交易平台。二是以用户信息论证、消费者体验评价、商家信用行为的累积,以及一系列的信用奖惩制度构成的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保证了电子商务能够健康正常运转。三是目前正在做的以大数据为信息基础,以云计算为技术基础,以网络商务交易当事人的网上行为和社交关系为视角的网络商务信用分析技术体系。四是构建了一个中国网络信用平台,专门从事网络信用的理论研究和交流。五是在阿里商圈初步构造了一种人人讲信用的强烈文化氛围,这方面与线下商圈和其他电子商务平台相比特征更为明显。
杜丽群(北京大学中国信用中心副主任):阿里的诚信体系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硬约束和软约束相结合。硬约束主要是在制度建设方面,如诚信档案制度、惩戒制度等;软约束主要体现在道德层面上。二是现代技术手段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阿里的大数据、云计算能够从技术层面为诚信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而从传统文化来看,诚信是基本美德,诚信不欺、讲究信用的文化传统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三是信用评价方法既参照国际标准,也极具中国特色。尽管阿里诚信体系仍存在不足,但在基本面上,比如诚信通、双向信用等级评价机制,卖家评价体系等,都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四是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敢为天下先”的胆略。阿里巴巴在诚信体系建设具体实施过程中推出的一系列自律、监管的措施和做法,很多都具有创新价值。
何玲玲(新华社浙江分社总编辑):我们看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放在时代的坐标系上。世纪交替以来,在整个社会经历市场经济的前期利益驱动以及文化处于一种缺失甚至断层的情况下,需要强调制度再建、价值重构。阿里巴巴抓住了天时地利人和,阿里诚信体系应运而生。同时,从媒体人及用户的角度来看,阿里的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伴侣式、共成长的过程。阿里巴巴十分注重以互联网思维思考问题,非常重视用户体验,始终坚持以伙伴式、参与式、共同成长式等方式与用户沟通互动,这也是阿里活跃用户能够达到2.3亿的一个原因。另外,阿里的信用是可以量化、可以共享的,除去隐私的部分,是实实在在的硬通货,既可发挥硬性约束作用,也能产生强大的道德感召力。
冯蕾(光明日报经济部主任):可以用三个体系和一个表率来概述阿里诚信。一是构建了指标体系,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的指标体系让诚信看得见、摸得着。二是构建了制度体系,就是激励、惩戒的机制,可以把一维的诚信变成多维的诚信,变成社会和每个人的诚信。三是构建了理论体系,在怎样把个案变成范例问题上,阿里很重视并在积极探索。四是做出了一个表率,《论语》有言“宽则得众,信则人任”,阿里以自身实践作出了企业的表率,传递了“互信才能共赢”的诚信理念。
阿里诚信是商务诚信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标杆
郑志晓(求是杂志社编委):诚信本来就是商业社会或者说是市场经济一个基本的硬道理。尤其对于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来讲,诚信关乎生死存亡,是最根本的要素,做不到诚信或是解决不了诚信问题,企业大厦就可能顷刻倒塌,这也是网络时代的一个特征。马云和他的团队到现在为止无疑是成功的,成功的诸多元素中核心是诚信。很多人都说马云是商业时代、互联网时代电商一个成功的符号,我认为马云和阿里巴巴不能只仅仅是一个符号,而应该从符号发展到一面旗帜。当然,这面旗帜是否立得住,归根到底还是要看诚信体系建设进行得如何,能不能真正打造好用户信得过、靠得住的网络信用品牌。
皮树义(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主任):我概括阿里巴巴诚信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诚信生财、诚信生宝”,核心是一个利益导向问题,即你诚信“钱包”就进钱,不诚信就往外出钱,甚至在淘宝网上无法生存。具体做法可以说是围绕一个“利”字形成了四个结合:一是商家自律与平台约束结合,二是线上管理与线下治理结合,三是正向激励与负向惩戒结合,四是流程创新与技术进步结合。通过“四个结合”把虚拟世界变成了现实社会,把“只见网页不见人”变成了找得到人、追得了责任,使失信者失利、诚信者得利。在这样一个利益导向之下,商家诚信创业,消费者安心淘宝,阿里巴巴才能够做大做强。
寇宗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信用是有价值的。而阿里巴巴就是解决了怎么让信用有价值的问题。从研究激励机制的角度看,就是“胡萝卜+大棒”的政策,既要让守信用的人赚钱,又要让不守信用的人不赚钱。阿里巴巴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发现和惩戒不诚信的行为,使得原来线下没办法做好的事情在线上做起来,而且成本变得更低。同时,阿里巴巴注重扬善,如阿里小贷业务,实际上就是将商户信用转换成收益,达到激励的效果。
阿里诚信是浙商精神和“信用浙江”发展到新阶段的重要反映
孟威(中国社科院网络新媒体研究室主任):当前探讨网络诚信体系建设问题,既具有现实感,又具有紧迫性。一百多年前,胡雪岩在杭州经商时有一个规则和理念,叫“戒欺”;著名浙商冯根生曾说,诚信应该成为浙商的灵魂。我觉得这些话对商界来讲都是振聋发聩的。在对阿里巴巴诚信体系的考察中,我有一个非常深刻和鲜明的印象,就是阿里巴巴作为一个互联网电商集团,在传承亘古以来的商业文化精神上作出了积极努力,同时在对诚信建设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追求中,又让人看到了他们实现新商业文明理想的担当和智慧。
陈寿灿(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从理论研究上看,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够在浙江产生,不是偶然的。马云自己也认为,阿里巴巴十多年的创业发展,最正确的决定是建在杭州,坚守在浙江和杭州。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浙商肥沃的土壤和文化成就了淘宝。企业必须赚钱,但又要通过适当的方式、符合伦理的方式去赚钱,这就要解决一个义利关系的问题。以义养利,这是根本之道。阿里巴巴将浙商群体本身广泛具有的这种信任关系上升到诚信体系建设的高度,不再仅仅是一个经济活动,也是一个推动道德追求的活动。
赵期华:诚信建设是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常抓不懈的工作。习近平同志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多次就“信用浙江”建设作出批示,明确提出要“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全”。多年来,浙江坚持制度先行,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信用规章制度;强化顶层设计,编制两个信用专项规划,系统提出各项目标任务,并建立领导体系、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注重平台先行,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并在全国率先开通省级企业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库,为推动包括企业在内的各方面征信体系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阿里巴巴诚信建设与社会核心价值要求同频共振
孟威:阿里巴巴诚信建设的社会价值在哪里?就是努力在规模庞大的电子商务领域探索建立与现实社会相适应的价值理念并已取得初步成功。今年是中国互联网诞生20年,中国的网民是6亿,其中有3亿使用电子购物,占网民总数约50%。而在10年前,网民的人数只有9400万,网上交易的比例只占0.1%。规模日益庞大的网民的出现刺激了中国网络电子商务的发展。2013年互联网领域有三个关键词:一个是融合,一个是移动,一个是安全。我们正进入一个大规模同步的在线时代,现实社会的风险也引入了网络空间的传播机制里面。正如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发布的一份电子商务诚信报告里称,现在有接近25%的企业和26%以上的个人认为,电子商务最让人担心的就是诚信问题,可以说诚信的缺失已成为影响网络安全、网络建设、网络秩序的痼疾。面对这一难题,阿里巴巴的实践提供了一种答案、一种制度设计和安排。我们能够感受到,阿里巴巴从内到外都渗透着一种普遍的诚信文化意识,这是企业的一种精神诉求和文化追求。不论是“因为信任所以简单”、“让信用转为财富”的倡导,还是惩恶扬善的用信机制,都旨在唤醒沉淀在市场经济领域的诚实互信理念,而“理想主义”、“担当”、“正能量”实际上就是对阿里企业文化核心的经典阐述,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出的诚信要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陈寿灿:阿里巴巴诚信建设的做法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一部分。阿里巴巴的成功表明,网络空间或媒介空间可能成为社会诚信建设极为重要的平台或通道。很多人将媒介空间理解为一种虚拟的空间,但事实上随着视窗系统的升级,终端技术的不断改进,在大数据平台的支持下,媒介越来越多地介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社会治理的方式。我们应该看到,新媒体正在创造一个新的公共交换平台,网络空间不是一个虚拟的空间,而是与现实生活高度趋同的生活空间,虽然人们是在网络空间中进行交易,参与的身份是虚拟的影子身份,但每个IP地址都对应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个体,并可以追溯到现实中的人,这种情况深刻反映了媒介空间和现实空间之间的高度一致性。因此,社会治理的许多问题势必也要在媒介空间中展开,并从中获得相应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对社会诚信问题的研究,也要充分参考网络诚信建设的成功经验。
冯蕾:阿里诚信建设可以用“三个不”来概述。一是诚信文化不空洞。阿里巴巴将诚信融入到了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包括网络交易行为的一些死角,可以说做得很实在。二是虚拟网络不虚拟。通过阿里的实践,我们看到通过虚拟网络也可以推动现实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三是诚信建设不孤单。过去在诚信建设问题上,更多是政府在主导,包括提出一些口号,但这次我们看到像阿里这样的企业也在做实实在在的努力,可见社会诚信建设并不孤单。并且阿里巴巴善于把诚信的世界观转化成方法论(把想法变成办法),把需求转化成产品或商品,把困难转换成希望,都是对现实社会诚信建设的极大回应和有效促进。
阿里诚信为完善社会诚信体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践样本和观察窗口
皮树义:阿里诚信建设启发我们:一是诚信建设必须坚持利益导向。搞诚信建设必须要有制度,要有约束,要有监督,把诚信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让人切实感受到诚信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阿里巴巴和商家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讲诚信,商家有利,阿里巴巴也有利,不讲诚信,大家都受损,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二是诚信建设要抓住四个关键环节,即不想失信、不必失信、不敢失信、不能失信。诚信体系建设要围绕这四个关键环节整体设计,多方推进,形成合力。三是要创造百年老店成长的社会环境。互联网企业很多,电商也很多,但是马云成功了,阿里巴巴成功了。为什么?就是因为马云和一批创业者都是理想主义者,有做百年老店的长远打算,有为社会作贡献的信心和责任感。社会要包容、宽容、允许企业出错,别轻易把企业打趴下,舆论要平和理性,理解企业和企业家,支持更多的人创新创业,鼓励做百年老店;政府要简政放权,减税让利,支持企业长期发展。
杜丽群:《中国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已经国务院原则通过,这标志着国家层面的信用体系建设已全面铺开,商务诚信、政务诚信等方面的信用建设都要同步推进。阿里巴巴诚信体系建设的做法经验给了我们诸多启发。一是要完善道德规范体系,培育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阿里诚信体系建设一个很好的做法就是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无论是在员工身上,还是与商家、与其他合作方合作过程中,都体现了企业的诚信文化。这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市场主体的行为准则首先就是要守信用。二是要形成信用奖惩联动机制。阿里信用体系中奖惩分明,惩恶扬善的信用机制取得明显成效。社会诚信的这种联动机制需要由政府出面来引导,相关法律法规的主管职能部门来推动,再加上公民的自觉行为来共同助力。三是要建立健全信用评级的监督制度。阿里巴巴七个方面的信用评级体系的构建,整体上是比较科学、完善的。信用制度建设是导向、是标杆,要使诚信为本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制度约束和规范不可或缺。
寇宗来:阿里信用为中国社会信用建设提供了这样一些思路:一是要实现信息共享。包括阿里在内的互联网企业业务并未涵盖每个人的生活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社会诚信建设的角度来说,政府部门应该梳理相关的利益机制,逐步实现各行业之间、各区域之间各方面信息的共享,将整个社会变成一个基于网络的“信息村”。二是在信息共享过程中建立一个中立的、没有利益偏向的、动态的信用认证体系。三是在做信用认证的时候要做好隐私的保护问题。信用的背后是透明,但信用的认证是一把双刃剑,怎么样做好信用的正面和反面的平衡,可能是全世界在大数据时代都要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四是国家要支持信用的发展,就要让推动诚信的企业以及个人从中获益。阿里小贷启示我们,让每个人都觉得信用是有价值的,才会真正守住信用。
陈德人(浙江大学教授):阿里的实践反映了诚信体系建设至少需要三个工程:一是自适应工程。就是能够自己造血、自己成长。阿里信用就是和经济发展、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形成的,因此我们要保护好那种自下而上的诚信实践。二是系统工程。信用系统需要网上、网下互动,不是一个企业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来构建。三是支撑工程。有人说“经济是信任的游戏”,是“游戏”就一定要有“游戏规则”,这个规则的制定就是诚信体系的建设。
汪炜(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阿里诚信建设有四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阿里金融改变了金融信用活动的信息集成。以前传统银行只能使用企业的财务报表等第二手资料,而互联网金融记录了所有主体的行为轨迹,真正掌握了第一手数据,从信息的对称方面使自己具备了风险管理的能力。二是微观主体的大数据为预测系统性风险提供了一种新的办法。在以前的经济监测体系中,风险预测都是依靠区域的总体性数据,准确性、及时性不够。而所谓系统性风险往往是单个企业所面临的困难的爆发、传递、扩散。我们现在拥有大数据、互联网平台,就有可能通过研究一系列的微观主体来及时掌握一个区域的系统性风险怎么爆发、何时爆发。三是开放的大数据共享平台能够为建立一个基于大数据的社会信用体系奠定很好的基础。现在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社会信用系统,但由于不能分享,实际上是数据孤岛,而只有推动数据的开放、共享,才能整体反映社会诚信状况。四是互联网金融的宗旨应该是让诚信者有信用。信用和诚信不是对等的,信用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讲的是偿付能力;诚信是偿付的意愿,是道德层面的概念。构建诚信环境,应该首先让诚信的人有信用,这样才有可能让信用创造财富。
阿里巴巴诚信体系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体系
管晓永:阿里巴巴诚信体系是一个开放式体系,既有成功探索,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在促进社会征信、用信、守信上发挥更大作用。一是诚信体系建设要考虑从碎片化的战术设计走向系统化的战略构架,即要从碰到问题解决问题的业务层面向战略思考、战略构架扩张。二是要从具体化的务实规则向整体化的规制框架拓展,即要将分散在具体部门、具体业务工作中的规则归拢到内在统一的整体系统上来。三是要从商务化的一维信用体系向社交、政务、电子社交、电子政务多维度的信用体系扩张。四是要从网络信用的技术创新走向网络信用理论创新。目前网络信用创新多是基于操作层面、解决问题的层面去考虑,系统理论层面上的创新和引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提升。五是要以企业主体化的信用体系建设向对接地方信用体系和社会联合互动共建机制发展。即要从行业到区域再到国家,层层对接、融合,包括联合社会方方面面力量,形成信用体系大数据库。
薛兆丰:信用的缺失和诚信体系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问题,而是社会学、伦理学、法学、哲学等多种学科交叉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对阿里巴巴的关注不应该只停留在技术和政策层面上,还应加强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要对阿里巴巴已有的实践层面上的做法进行理论上的凝炼、深度的挖掘和内涵的拓展,充分发挥阿里诚信建设正能量的强烈社会辐射效应。
【执笔:郑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