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破”“立”“降”上下功夫
记者刘坤 冯蕾
//www.workercn.cn2017-12-26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2.如何“立”?

  推动转型升级 优化制度供给

  【数据】

  2017年,我国新动能迅速成长,新旧动能加快接续转换。1至11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快于规上工业增速6.9个百分点,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前三季度,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1.3%,锂电池、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等产量大幅提升。

  德国的炒菜锅、日本的马桶盖等产品,曾一度被中国游客热捧,而大量国产电器却找不到销路、过剩产能难以消解……这种冷热反差的背后,折射的正是我国制造业供给侧所存在的“短板”问题。

  “世界大国的兴衰史和我国制造业发展历程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繁荣。”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中高端受压和中低端受挤的局面,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多,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整体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一个缩影。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不只会导致制造业“缺心少魂”,也会让我国经济缺少强劲的增长动力。所以,2018年,要想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破”,还要“立”。

  如何在“立”上下功夫?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专家认为,这是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挺起中国制造业脊梁的有效路径,也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

  “要着力推动解决要素配置扭曲问题,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何立峰表示,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深入开展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专项行动,推动机器人、新材料、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化。开展服务业质量提升、服务业标准化发展专项行动,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积极发展智能交通,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同时,加快培育形成新动能主体力量。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实施“互联网+”、数字经济试点、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工程,引导共享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探索共享经济等新模式与工业制造业、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促进传统行业产能优化配置。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基础条件是机制化,要有一套有效的制度安排,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优化制度供给。”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陈东琪认为,产品和服务要以有效需求为导向,产业发展以高、新、尖为标杆,技术创新以世界前沿为指引,全面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供给体系效率,构建供需有效对接、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新均衡。

1 2 3 共3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