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破”“立”“降”上下功夫
记者刘坤 冯蕾
//www.workercn.cn2017-12-26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3.怎么“降”?

  降低企业负担 增进民生福祉

  【进展】

  2017年,我国扩大减半征收所得税的小微企业范围、清理能源领域政府非税收入电价附加等,大力减税降费,全年减轻社会负担超万亿元。1至10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和费用同比各减少0.26元、0.25元。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而道远。

  2017年,全年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5项,西成、渝贵等一批铁路重大项目建成运营,北京新机场建设加快推进;降成本取得显著成效,国务院部署的1700亿元清费减负任务全面完成……

  成绩来之不易。然而,目前,我去产能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仍有待完善,降成本尚有众多体制机制障碍有待破除,补短板还须确保聚焦实际需求、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在这种形势之下,如何在“降”上下功夫?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引导和稳定预期,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何立峰提到,降成本,要不折不扣落实已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措施,加大力度治理“红顶中介”和行业协会乱收费问题,实行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动态调整,推进物流降本增效。加快政务信息共享,利用大数据开展事中事后监管,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补短板,要遵循发展客观规律,从各地实际条件出发,精准有效改善供给质量。

  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对此,何立峰表示,发展改革系统要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大力推动社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增加有效供给。补齐公共服务供给短板,持续推进教育、健康、文化旅游、公共体育、社会服务五大公共服务工程,发展社会领域产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

  如今,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踏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征程。2018年,尤其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推动中国经济的巨轮行稳致远,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更大动力。

1 2 3 共3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