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财经

筑牢新基建底座 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

张建锋
2020-06-12 08:34:11  来源:经济日报

  今年全国两会首次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我国新基建按下了快进键。新基建短期内能提升投资与消费需求,长期来看,具有巨大的创新杠杆效应。新基建一端连接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另一端连接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

  新基建助力我国精准抗疫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基建具有快速部署、弹性调度、场景多元等特点,全面应用于病情诊断、药物研发、远程办公、远程医疗、网上授课、无人配送等多个领域在抗疫防疫和复工复产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阿里云及钉钉支撑了1.8亿学生在家上课和2亿上班族在家办公,为全球公共科研机构提供算力支持,保障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疫情后的复工复产与经济加速恢复,更是高度依赖数字科技和数字平台的新基建,发展电子商务、本地生活、网络直播、远程医疗、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提升行业数字化供应链水平,成为助力我国快速恢复增长的动力。

  新基建本质上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新基建极大降低了创新门槛,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赋能。任何一个创业者都能够低成本使用到先进的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基础设施。创新者仅需专注于自身业务、技术及模式迭代、市场开拓,而不用考虑IT资源瓶颈限制,即可将市场拓展到全球。创业者可选择阿里云在全球21个地域、63个可用区、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计算、存储、网络加速等基础能力,将业务轻松触达全球,许多创业公司在数周内就可以完成在国外的业务部署,大大提升了我国创新企业在全球拓展业务的速度。

  新基建提升中国经济韧性,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拥有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最全的制造业产业链和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工程师队伍,这些基础性因素形成了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当前,我国经济正在经历结构性跃迁,从“马力”经济向“算力”经济转变,数据经济驱动的新增长方式正在形成。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正在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突破供需物理限制、产业行业边界,优化配置要素资源,有效拓展数据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数字新基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因面临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竞争格局、全球产业链疏离的风险、新科技应用的科技伦理等问题,我国数字新基建也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算力不足的挑战。随着新基建的加速,5G、AI、物联网带动新应用、新模式加速涌现,视频应用、工业互联网、数字工厂、数字文娱、在线直播、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数据的指数增长,AI算力的巨大增长,都会带来现有IT算力不足的挑战。

  二是网络安全的挑战。新基建激发数字化应用,生活工作的在线化,工厂与城市的智能互联,智能产品的持续增长,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车等新技术的导入,将带来新的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挑战。

  三是跨界人才供给相对不足。所有行业和管理机构都在进行一场数字化变革,全社会都在加速数字化,这使得全社会长期面临既懂行业知识,又具备数字化知识的人才短缺,从而制约各行业的数字化进程。

  四是数字治理能力挑战。当全社会加速数字化重构的时候,过去传统工业文明的治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数字时代的需要,从而对数字政府的建设,尤其是数字治理提出巨大的挑战。政府机构特别应考虑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让政府的组织体系更加灵活,让政府的协同更加高效,如何借助数据化、平台化推动政府的数据治理能力和水平。

  加速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提升数字竞争力。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跨界融合、系统创新、智能引领的新阶段,我国数字经济和产业数字化的加速发展将带动巨大需求,无疑对全行业而言将是重大机遇。

  我国是同时具备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和数字技术优势的国家,与此同时,约10亿民众习惯于数字应用环境的使用。我国各行各业的产业数字化升级在未来10年面临加速发展的巨大机遇。

  未来十年,是新基建的集中安装期,我国拥有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城市治理升级的重大机遇。基于5G、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拉动将会带来指数级的数据增长,作为基础设施的云计算也须超前布局,并强化智能计算的极致算力。

  阿里云作为全球前三的云计算公司,未来3年将在新基建相关领域投资2000亿元,这意味着阿里云的数据中心和服务器规模将再翻3倍,以此冲刺全球最大的云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阿里云发起了数字伙伴计划,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扶持下,助力中小企业上云,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能够在其领域内快速发展,加速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提升数字竞争力。

  (作者系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