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画了三个圈。
1月,山东发布《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近期,山东又陆续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至此,山东“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战略形成完整闭环,也标志着山东“群时代”、“心时代”基础上的“圈时代”的到来。
16市“入圈”
胶东经济圈,包括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5市;省会经济圈,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7市;鲁南经济圈,包括临沂、枣庄、济宁、菏泽4市。
三大经济圈,完整而又不重叠地囊括了山东省全部16个设区市,在济南、青岛两大区域中心城市及山东半岛城市群之间,嵌入了三个圈,形成了由小到大的完整的圈层结构,是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里程碑。
“三圈”的提出,是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山东区域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基础禀赋、长项短板和未来趋势任务的更深刻的研判;是山东省从单纯承接国家战略,向从自身实际出发,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山东区域发展实际需求相结合、形成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自主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转变;是中央顶层设计与山东自身创新的有机融合,标志着山东通过与多项涉鲁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有机结合,成功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区域一体化发展道路。
近年来,山东相继获批“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也居于龙头地位,可以说已形成国家战略的集成叠加态势。
但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是从国家层面的重点任务出发制定的,是各地区域发展战略的基本遵循,山东有责任也有义务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大格局。但国家涉鲁区域发展战略,不能代替自身的主动谋划,更不能把国家战略简单拷贝过来作为山东的区域发展战略。
科学的区域发展战略,既要全面准确地贯彻国家相关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也离不开基于自身实际的全面科学的主动谋划。
去年以来,山东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支持济南、青岛积极创造条件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加上今年三大经济圈发展指导意见的出台,“一群两心三圈”的形成,标志着山东科学自主的区域发展战略时代的来临。
广东“五个圈”,长三角“六个圈”
山东“圈时代”来临,并不是孤立的。
5月,广东画了五个圈。《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提出,要打造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
更早的长三角一体化规划,则画了六个圈,明确提出打造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六大都市圈。
从国际范围来看,纽约都市圈、伦敦都市圈、巴黎都市圈、东京都市圈等都是世界知名的都市圈,对所在区域和国家的产业经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都市圈是一种介于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之间的空间组织形态,以一个经济较为发达、城市功能较强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以一系列不同规模等级的中小城市为主体,共同组成功能上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具有圈层式结构的地域空间组织。
都市圈最大的特点,是圈内城市之间密切互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都市圈的提出,是要在城市群和中心城市之间搭建一个桥梁,解决中心城市对整个城市群辐射不足、群内城市之间联系松散的问题。
城市群是产业人口的重要承载区,对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规划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城市群,有重要影响的如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城市群。
2019年,山东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在京津冀和长三角之间,形成一个重要的经济隆起带,擘画了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全景式蓝图。
虽然城市群对城市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范围比较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难免受到一定限制,城市之间的协作也不够,一体化程度较低。都市圈的出现,可以有效弥补城市群发展的不足。
都市圈由中心城市和周边若干个大中小城市组成,相对城市群来说距离更近,经济社会联系更加密切,协同成本更低,中心城市辐射引领作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来,有利于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同时,城市群对各中心城市的协同,也可转化为对各城市圈的协同,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城市群的协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