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财经

打造新时代区域发展战略的第五个支撑带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课题组
2020-06-24 08:47:54  来源:成都日报

  今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区域发展战略,在国家战略、城市功能、产业发展、创新活力、人口结构等领域都具有竞争优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中央层面被首次提出,我们有理由相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面提高人口和经济的承载力,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在不远的将来,或将成为继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之后,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中的第五个支撑带。

  新时代党中央对成渝地区发展 有哪三次重大决策?

  自古以来,成都和重庆在中国的区域板块上占有一席之地。成渝地区是西部经济基础最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金融等产业实力强,具有较强的国际国内影响力。人力资源丰富,创新创业环境较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等改革经验丰富,开放型经济体系正在形成,未来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发生重大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给予成渝地区的关注,更是前所未有。近几年,党中央对成渝地区发展的重大决策,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2016年4月,由国家发改委主持起草并由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文件。规划明确提出:“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也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到2030年,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应该说,这个规划对于促进成渝地区一体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疑是目前国家层面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二次,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次会议对成渝地区的发展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顶层设计。一是阐明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意义,即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次会议从国家战略层面,赋予成渝地区发展更大的使命。二是提出了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基本原则,即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唱好“双城记”。三是部署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任务,即包括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次,2020年5月17日,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文件。当前,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出台这样一份文件,具有特殊的战略价值和意义。仔细研究该文件,可以得出结论:成渝地区发展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布局中,具有更高的能级和战略重要性。文件提出,要“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要“积极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要“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强调要“加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促进成渝、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打造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引擎”等,都彰显了党中央对成渝地区发展的更多关注和支持,显示了加快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更大力度、更强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坚定决心。

  此外,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出台和实施,以重庆、成都、西安为国际门户枢纽,以广西北部湾港口为国际陆海联通重要交汇点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将为成渝地区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党中央关于新时代区域发展战略部署了哪“四个支撑带”?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于1950年提出,空间发展如同部门发展一样,增长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国家战略布局是极核形成的决定力量。国家层级的极核城市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发展使命,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其极核地位的形成,首先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从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两个维度出发,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等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原有的区域发展战略,我们一般将其称之为“四大板块”。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着眼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态势,着眼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的新判断,提出了新时代区域发展“四个支撑带”的范畴。

  第一个支撑带:京津冀协同发展。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之后,中央专门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编制规划和制定政策。京津冀地区21.6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亿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北京作为国家首都,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也是最重要的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天津是我国的直辖市,也是国家中心城市。当前,以雄安新区、城市副中心建设为抓手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正势如破竹般推进。

  第二个支撑带: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以来,在保护生态的条件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通过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综合效益,着力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以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优化沿江城镇和产业布局,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协调发展为重点,长江经济带正朝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迈进。

  第三个支撑带:粤港澳大湾区。从全球视角看,世界上有四个最主要的大湾区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是其中一个。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等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总人口已达7000万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自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来,粤港澳大湾区按照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的定位要求,发展态势十分良好。尤其是中央赋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时代使命,更彰显了粤港澳地区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第四个支撑带: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四个支撑带”中最年轻但经济实力却是最强的一个。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该发展战略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约占全国1/4,全员劳动生产率位居全国前列,而且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1/3左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研发强度均超过3%,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无可置疑的“火车头”。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