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财经

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 促进重庆高质量发展

易小光
2020-06-29 09:21:28  来源:光明日报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向在重庆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指出,我们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的时期,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是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重庆作为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国家中心城市,加快推进“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有利于顺应全球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当今世界科技创新红利;有利于促进全市发展转型,在全国制造业格局和城市格局调整中发挥引领作用;有利于在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任务,改善软硬环境,培育发展潜力,提升区域发展引领能力。

  重庆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高度重视“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工作,先后出台了《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2019—2022年)》,推动“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成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成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一批数字经济产业园区,集聚3000余家大数据智能化企业,引进了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华为等大批行业领军企业;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提速,大力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企业上云、机器换人等示范性项目;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启动运行国家工业互联网核心解析节点,与新加坡合作建成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智慧名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以云管平台、数据资源中心、综合服务平台、协同办公为支撑的新型智慧城市智能中枢正在形成。“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初见成效。面对疫情冲击,重庆信息产业、智能制造仍然保持了增长势头,线上消费活跃,网上业务、办公兴起,促进新形式、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产生,成为解决发展与民生的重要平台和手段。

  当前,经济全球化呈现复杂局面,疫情的重大冲击加剧了全球经济的收缩态势,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亟须增强发展动力,增添新的动力源,重庆理应强化使命担当,立足自身,服务全局,进一步加快推动“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

  一是把“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中。重庆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联结点,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支撑,“智造重镇”“智慧名城”要以开放的思维建设,同周边、沿线地区协同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示范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协同发展中担负支撑作用。

  二是完善“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机制,进一步形成合力。强化组织、规划引导实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民营经济的作用。完善财税产业政策,建立制造业智能化产业基金。加强宣传,强化协调,形成全市“一盘棋”的推进工作格局。

  三是补链强链,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突出“芯屏器核网”,打造智能产业集群。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发展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软件与新兴信息服务产业集群。积极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服务业,壮大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数字内容产业。

  四是推进传统制造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应用,强化国家、重庆市两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以总装企业示范带动配套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推广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试点示范与典型模式。引导企业升级数字化装备,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五是加强智能制造技术供给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强智能制造公共服务能力,构建市级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为中小制造企业服务的能力。积极引进国内外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培育系统集成软件企业,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研发平台,提升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

  六是进一步抓好“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的软硬基础支撑能力建设。着力改善人才集聚环境,完善配套政策,积极引进智能制造复合型人才。加强信息基础设施支撑,积极推动新基建建设,加速推进物联网等网络支撑体系建设,推进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园区。

  (作者:易小光,系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