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经济35年的增长奇迹得益于市场化改革。今天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起点上,人们有理由期待,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广范围内向市场放权,以激发出中国经济更持久、更深厚的活力、效力与竞争力。
把“政府盲目干预的手”换成“市场的手”
背景:回首20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脉络,可以清楚看到市场化改革逐步加深、日趋清晰的步伐。党的十四大首次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此后的十五大、十六大提出“进一步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体会】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实际是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日趋加大的过程。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提法意味着改革向着市场化目标又迈出重要而关键的一步。
应该看到,当前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仍然没有完成,经济体制改革不彻底、不到位,一些关键领域与核心环节的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虽然多数商品价格已经实现了主要由市场来决定,但包括利率、汇率、能源及一些公共产品的要素价格市场化仍然滞后,而仅仅依靠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还难以打破制度的藩篱,需要市场进一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通过这只“看不见的手”深入到最关键的改革环节中,完成改革攻坚。
过去,“政府之手”直接配置资源过多,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变成一只“闲不住的手”,干什么事都要政府审批,这样不仅降低了经济发展效率,影响市场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也造成发展过程中许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妨碍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完善。当前,需要进一步树立“小政府、大市场”的观念,把决定权交给市场,把改革向纵深推进。
打破“藩篱”,让市场要素“自由流动”
观察:当前,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面临严重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症结“久病难医”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有些地方政府采取“摊大饼”的方式,片面追求经济速度,以土地优惠、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投资者进入本已过热的投资领域,造成一些企业僵而不死,市场优胜劣汰无法实现,产能过剩愈演愈烈。
【体会】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
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基础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行政垄断、政府管制和地方保护,消除市场间的障碍与壁垒。
对本地和外地企业差别性征税;对一些已经产能过剩的行业实行电价优惠政策,形成不平等的竞争,加剧这些行业产能过剩;对非公有制经济存在一些歧视性规定……现实中政府之手扭曲资源配置追求局部利益的情形随处可见。一些地方招商引资的政策过于优惠、土地廉价,还有一些减免税等,说到底还是有单纯追逐GDP的导向,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到位。
过度的政府干预会扼杀经济活力和社会创新能力,因此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简政放权,为市场松绑,除去不当的管制。要以实现商品要素自由流动为改革的突破口,理顺市场价格体系和定价机制,更充分地发挥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作用,使进入与退出成为一个动态、良性运转的过程。
同时,在市场化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保障市场主体的权益,包括保护企业与消费者的合法利益,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减少行政审批;杜绝各种霸王条款,让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形成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不当“运动员”,当好“裁判员”
体会:两组数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张名为“审批的万里长城”的图上显示,行政审批多的时候要盖一百多个章才能办成一件事,再加上各种检查费,让创业者不堪重负;另一组数据则是,今年第三季度,随着新一届政府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已达221项,全国新设市场主体同比增长了18%,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增长了31%。
【体会】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赵振华:
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中间的“和”字意蕴深远。这体现了市场与政府两者间的关系,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两方面缺一不可,同等重要。
让“市场之手”发挥作用,不等于“政府之手”就可以一放了之。而是需要两只“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市场之手”缺不得,而“政府之手”也松不得。也就是说,在坚定推进市场化改革解决政府“越位”问题的同时,要解决好政府的“缺位”问题。
政府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关键是做好“规则”的制定者,更好发挥监管职能。首先要通过实现宏观调控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其次要弥补市场缺陷,在防止垄断、缩短收入差距和提供公共产品等方面有所作为,增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同时,要培育市场公共竞争环境,强化政府的引导和调节作用,制定科学的规则与标准,严格市场执法,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好市场秩序。例如在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政府角色可以通过制定如技术、能耗或环保等方面的标准,引导市场实现优胜劣汰。
改革必须要划清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必须把直接控制经济的全能型政府改造为提供公共服务的服务型政府。政府不当“运动员”,要当好“裁判员”。通过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把该放的权放开、放到位,把政府该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同时还要认识到,加快推进政府改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最终还需靠法治。用法律法规调整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的关系,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方式和边界;严格依法行政,强化对行政权力的法律监督。唯有“把该管的管好,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方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新动力,使改革红利惠及人民群众。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给政府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真正把转变政府职能落到实处,以利于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本报记者 温 源 冯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