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永恒的精神丰碑
——写在红旗渠通水50周年之际
张光辉
//www.workercn.cn2015-02-11来源:河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1月21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和林州市委为纪念红旗渠正式通水50周年,在郑州召开红旗渠精神理论研讨会,我有幸参加并与大家分享了一些思考和感悟。谈起红旗渠精神,我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22年前(即1993年)为筹备河南省委五届七次全会在当时的林县召开,我作为河南省委宣传部调研组的一员来到当时的林县搞调研,并和调研组的同志一起代省委起草了《学习林县人民艰苦创业精神的决定》,作为五届七次全会的主要文件。自己还执笔撰写了1.2万字的长篇调研报告《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现代意识的结合——关于林县人民创业精神的调查》,对林县人民艰苦创业精神也就是红旗渠精神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精神实质、时代意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总结,这篇调研报告以河南省委宣传部调研组的名义刊发在1993年8月31日《河南日报》上,后来获得1993年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100篇优秀调查报告奖”。

  18年前即1997年,为进一步研究、学习红旗渠精神,我又来到已改为林州市的林县挂职两年到1999年,应该说自己熟悉那里的山山水水和风土人情,至今仍时常回忆起当时工作生活的情景。可以说,两年间我与林县广大党员干部一起工作生活,对红旗渠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进一步受到了教育,我是在红旗渠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成长起来的,红旗渠事迹对我后来的事业发展及党性锤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人生中一笔难得的宝贵财富。在红旗渠通水50周年之际,重温红旗渠的历史,再受红旗渠精神的洗礼,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和鞭策。

  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林县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依靠人民群众力量,克服重重困难,经过10年的艰苦奋斗,在巍巍太行的崇山峻岭中修建的长达1500公里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它的建成,结束了林县“水贵如油”的历史,极大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被林县人民亲切地称为“生命渠”、“幸福渠”。在这个气壮山河的伟大实践中,孕育铸就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主要内容的红旗渠精神。弘扬光大这一精神在当前来讲,仍然具有重大意义。

  红旗渠精神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红旗渠前后修建十年,当时林县有50万人,其中30万人都参加了红旗渠的建造,英雄的林县人民削平山头1250个,钻了211个隧洞,架设渡槽152座,全县共动用土石方2229万立方米,相当于一道从哈尔滨到广州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在当时,新中国成立只有10年,尚属“一穷二白”,科学技术落后,没有任何现代化施工手段,这样一条“人工天河”基本上是靠一锤一钎干出来的,期间还历经了“文革”十年的曲折及影响。这样的奇迹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产生,这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强大动员力,这种制度是冲破了党派纠葛和利益羁绊的制度,能够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发展格局。

  依靠这一制度优势,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先后建成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京沪高铁、京广高铁、南水北调工程以及世界上最大的电信网络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目前我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1.6万公里,预计2015年末将达到1.8万公里,居世界第一。我国高铁从无到有,再到世界第一,仅用了不到10年时间;现已通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长1432公里,每年向北方输送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间接惠及1亿人。这样的速度和规模在很多国家是不可想象的,甚至是根本无法完成的,而在社会主义中国,不但能够完成,而且能够完成的很好。国际著名的财经专家纳波利奥尼在其《中国道路》一书中曾经讲到:“中国正在致力于塑造一个全新的社会模式”,“中国模式将对西方政治、经济发展模式产生重要影响”,而这一切都是源于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红旗渠精神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

  相信和依靠群众,是我们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红旗渠的建设,就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建渠10年间,每一寸渠道、每一个涵洞、每一个渡槽、每一座桥梁,都饱含着人民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遇到问题同群众商量,相信和依靠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期间,人民群众也表现出了巨大的牺牲精神,危险中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令人无比感动。工程技术人员吴祖太在一个隧洞施工出现塌方时,明知有危险,但为了民工安全,他和姚村卫生院院长李茂德一起入洞查看,不幸牺牲。除险队长任羊成,每天腰系大绳,飞崖除险,为崖下修渠民工的安全开路。有一次从半崖上掉下来,掉到荆棘窝里,浑身扎满了枣刺,还被磕掉了三颗牙,仍不下火线。建渠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先后有81位同志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将永远受到人民的敬仰。

  90多年来,正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才使我们党获得了无穷的战斗力。毛泽东同志说过:“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当前我们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进一步转变作风,使党群关系更加密切,用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树正气、聚民心、促发展。如果丢掉群众观点,我们就得不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就无法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党员领导干部要永远和人民群众在一起,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法宝。

  红旗渠精神凝聚着共筑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红旗渠在修建过程中所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本质上与中华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的时代风貌。这种精神不仅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坚强支撑,也是我们实现中原崛起、共筑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因此,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可以让我们突破思想的禁锢,超越利益的羁绊,找到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从当前情况来看,我们应当从三个层面弘扬红旗渠精神。

  一是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红旗渠之所以誉满全国、名扬世界,至今还在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正是靠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红旗渠工程总投资7154.7万元,国家拨款仅占14.3%,林县人民群众自筹占85.7%.为节省资金,民工口粮,群众自筹;修渠工具,群众自带;施工器材,群众自己造;石灰自己烧,水泥自己造。30万干部群众矢志不渝,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十年如一日,用甚为简陋的工具,用自己的双手在太行山腰上修建了一条人工天河,筑成了一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丰碑。

  二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劈开太行山,修建红旗渠,是林县人民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伟大壮举。当时的林县县委既面临着资金缺乏,粮食、物资紧张和施工条件险恶等困难,又面临着一些技术难题和压力。在这一过程中,林县县委不仅集体决策,同时还灵活决策,由最初全线开工调整为重点突破青年洞等咽喉工程,这为在困难时期建成总干渠赢得了主动。可以说,没有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红旗渠既不敢想,也建不成。

  三是必须有敢于担当、勇于担责的精神。红旗渠的建设,时任县委书记的杨贵同志是最直接的领导者、组织者,被誉为是建设红旗渠的旗手。当地群众说:南有都江堰,北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在酝酿“引漳入林”工程的那段日子里,杨贵等县委领导也是反复讨论,反复论证。因为就当时的条件环境,动工修建那么巨大的工程,吃苦受累不说,还要担很大的风险。况且当时上级没有指示,也没有人要求他去干这个工程,但杨贵没有想着推脱或者逃避,而是毅然下定决心修建红旗渠,这当中体现着强烈的责任感和敢于担当的使命感,而这正是当今时代所呼唤的。

  红旗渠精神是一座永恒的丰碑,它与焦裕禄精神一样,不因岁月尘封而失色,不因时代变迁而黯然,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必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行!(作者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