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以系统思维科学防治水污染
吴季松
//www.workercn.cn2015-05-06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调整水资源利用的宏观战略思路

  实现用水总量控制除以供定需、严格管理、节水和再生水回用等政策以外,还应考虑如下方面:

  依据水资源整体布局调整粮食产地。由于我国水资源总量的80%以上在南方,中国历史上多是“南粮北运”,充分利用了南方的水资源。目前我国60%的粮食由北方生产,南、北方吨粮产量用水大体相当,而54%的农业用水集中在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20%的北方。在半干旱地区种粮,造成缺水;把牧业向北压至贫瘠草原又造成过度放牧,这些都大大削弱了北方水资源的自净能力。这种逆动只是近百年来的事,目前粮田北移的历史原因已基本不存在,应该以单位粮产取水为标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促进粮田逐步南归。

  调整产业结构,在保证食物产量的前提下,以用水效率为标准改变农业的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的种植结构;对采煤等工业用水大户进行煤层气等技术改造,实现大量节水;依据当地水资源状况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保护水资源地,尤其是大江大河源头和饮用水水源地。具体措施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造林要造混交林,保证土壤的蓄水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

  在明晰水权的基础上实施水资源总量控制

  对水资源进行总量控制首先要明确水权(包括排污权),其分配要有法可依。要多学科综合研究水权理论,结合我国实际确立水权配置原则,借鉴国外经验确定初始水权,并面向国际明确宣告中国原则。依水权—水价—水市场的思路建立和完善取、退水许可制度、水资源税制、合理水价机制、水市场准入制度和交易(包括排污权交易)规则等一系列法规,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水”。

  科学制定水污染治理规划

  切实做好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规划。在制定规划之前,要进行深入的、长期的实地调查,针对国家急需,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并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核查机制。绝不能搞“规划、规划,墙上挂挂”这种不接地气、百姓反感的形式主义。

  建立规划制定责任制促进规划实施

  实际上,我国当前已出台一套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的相关规划,基本覆盖了地市一级。但因为科学的理论基础、具体的实践经验、深入的实地考察和认真的工作作风均不足,相当多规划被实际执行者弃之高阁,起不到指导实际工作的作用。必须下大气力改变。其中,最重要的是依法“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并“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尤其是要明确规划制定者的责任。各级规划制定者负有重要责任,必须建立规划制定责任制。应当参照国际惯例,建立专家(1/2来自非同行的相关学科)、具体实施的各级干部(1/3为基层,1/3为退休)和当地公众代表(1/2为水污染受害者)各占1/3的规划评审委员会。委员会拥有否决权,并与媒体合作,全程监督规划实施,要依据各地定期公布的水质数据建立跟踪记录,随时查找问题,直至最终对规划实施效果作出评定。规划本身存在问题的,应依规、依法追究制定者的责任。

  强化水环境治理的科学技术支撑

  我国污水治理中偏重环境工程技术研究,而环境工程科学研究与形势要求有差距。环境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生态学、系统论、化学、生物学、水工学、水文学与经济学的融合。这种大系统分析与实证性极强的学科,对研究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例如,需要有很强的英文阅读能力了解世界情况;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没有持续80年以上的系列生态记录资料,所以研究者本人必须尽可能多地实地考察世界各类水环境与生态系统,才能对我国治水有所借鉴,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只靠参加国际会议来获取资讯。同时,环境工程科学与环境工程技术有脱节现象,以我国适宜环境技术为主的研究方向不够明确,使环境工程科学与环境规划缺少支撑,不少突出问题难以解决。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水利人才队伍

  要建立一支门类齐全、层次分明的水利人才队伍。既要有水工、水污染治理技术专家,又要有学贯古今、熟悉水情、通晓治水历史与现状,并且对国外治水实践与经验有所了解的专家;还要有兼通系统论、生态学、管理学、水文学和经济学的复合型专家。同时,要有优秀的水利管理人才,要懂水科学,了解水实际,对水利工作的具体事项进行严格合理的科学管理。

  总之,解决水环境问题,在科学上,需要学科交叉,不能各立学派;在管理上,应该部门协调,不能九龙治水;在思路上,应多维考虑,不能“单打一”。只要明确各方责任,依法行政,“水十条”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国的水污染治理也有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为瑞典皇家工程学院外籍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蓝天清水智库”主任,原全国节水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技部门高技术与环境顾问)

  【智库名片】

  蓝天清水智库,前身为成立于2004年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是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创新平台,在知识经济、循环经济、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方面有一系列国际先进的创新研究。出版了《中国可以不缺水》《百国考察廿省实践生态修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的顶层设计、路线和时间表》等著作。现为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IESCO)首席科学家单位。

1 2 3 共3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