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为证明“自己活着”,一村民多次赶到派出所开证明。(春鸣 作图)
最近一段时间,诸如“证明你妈是你妈”、“一岁孩子要开无罪证明”等,凸显政府办事中存在的“无厘头”。
现在许多部门建立了基础数据库,但彼此保密,无法共享。结果一方面因为各部门自行采集基础数据,导致基层工作者重复劳动,疲于应付之下,只能胡乱填写,最后严重缺乏精确性甚至真实性,部门掌握的数据彼此打架的情形绝不鲜见;另一方面市民到一个部门办事,却不得不到其他部门办证明,结果“证明链”越拉越长。
部门之间数据保密的做法盛行,说明当下行政机构之间不但缺乏协调,更缺乏协同。同计划经济时代主要依靠“单位”管理不同,现在依法行政,政府的事务需要自己干,随着职能增加,部门分工也趋于细化,这很正常。不正常的是职能细分之后,缺少部门彼此协作的弥补。
互不配合就会带来两个后果:一是政府内设的协调机构大量出现,各种委员会、办公室多如牛毛,甚至出现专职协调“协调机构”的机构;二是需要上级出面协调的场合越来越多,所谓“现场会”泛滥成灾,就由此而来。近年来,各地推进“网格化管理”,本想克服这一弊病,但因为缺乏内在协同,扁平化的网格管理也不得不依靠“上位协调”,效果自然难以乐观。
协同与协调看似相近,其实不是一回事。协调是体制,协同是机制,协调少不了上级出面,协同不需要任何人干预,协调是外在的,协同是内在的。简单地说,协同就是“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得到他人服务”。
国内流动人口登记始终是一个难题,“住这里的不一定登记,登记的不一定住这里”是许多地方的普遍现象。为掌握精确数据,派出所只能突击查户口。但在人口流动不居的情况下,即使今天查清了,明天又可能不准了。
据归国人士说,日本的流动人口登记相当有效,即便留学人员也会主动前往警署登记,离开之前还会主动注销。因为法律规定,只要合法进入日本,都可以享受基本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但只能在登记地享受。比如居住在一个地方,总有信件来往,邮政员在投递前会核实地址和人名,两者必须一致,否则就按“查无此人”退回。希望收到邮件的人,只须在警署登记,警署就会将相关资料让邮政共享。如此,警署以资料共享服务了邮政,反过来,为了享受邮政服务,流动人员主动前往警署登记,警署也得到了邮政的服务。两家联手保证了流动人口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没有让市民感觉麻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方便群众办事,需要减少不必要的证明,但真正釜底抽薪之举是科学设计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关系,在降低证明必要性的同时,应提高部门办事效率,提升体制科学化和机制合理化的水平,建设一个依法行政又便民高效的政府,促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作者为上海大学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