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会议强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推进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破解北京大城市病和环首都贫困带难题,促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和形成新增长极的有效抓手,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城市群与世界级城市群的内涵
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巨型城市为中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和信息通达性,密切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空间组织形式,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比如长三角集中了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7个;二是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形成各自的都市区(一般由中心城市和周边与之有密切联系的县域组成,中心城市是核心区,周边县域是边缘区);三是有方便的交通走廊把这些核心城市联结起来;四是人口规模在2500万人以上,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50人,城市化水平达70%以上。以城市群组织形式为代表的城镇密集区域,成为集聚国内乃至国际经济、社会、要素的巨大空间。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在世界商务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对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城市。这些城市将区域、国家和国际经济融入全球经济,是全球经济体系的节点、全球资本的汇聚地、全球性生产控制中心、专业化服务的供给基地和金融产品及市场的生产基地,其形成的重要基础是投资全球化和金融证券化。纽约、东京、伦敦、芝加哥等都属这类城市。它们往往具有交通枢纽、全球贸易门户、移民和公司总部聚集地等特征,一方面发挥重要的全球化职能,另一方面也是国家的经济增长极和城镇化核心地区。以它们为中心的城市群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概括地说,世界级城市群指的是在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力,在经济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城市群。目前国际公认的有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沿岸城市群、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以伦敦为中心的英格兰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地表现为城市群之间的竞争,特别是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之间的竞争。
绝大多数国家的首都是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以首都为核心的城市群比一般的城市群增加了核心城市政治地位导致的城市特色。特殊的政治地位衍生的大量政治文化旅游和国际交流活动,会促进城市服务业的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应以建设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为重要目标。
建设京津冀城市群的重大意义
建设京津冀城市群有利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破解北京大城市病困局。北京既是首都,又是大都市和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因此,北京现有的功能就成了首都功能与大都市功能、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的叠加,既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创新、国际交往等中心,又成了金融中心、商贸中心、服务中心、交通运输中心等。功能过多导致的人口膨胀、交通拥堵、房价高涨、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无法在自身的行政区划空间内得到解决。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城市群,能给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巨大的调整空间,使北京更好地发挥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
建设京津冀城市群有利于缩小河北与京津的巨大落差,促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城市群内部经济密度(单位面积的产出)差距巨大并呈扩大趋势。2004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密度泰尔指数(地区间收入差距或不平等度指数)是长三角的3.04倍,到2013年扩大到3.35倍。而河北的经济密度仅为京津的1/8.与上海相比,京津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不明显。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城市群,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同时,也能给周边地区加快发展带来机会,从而使京津冀差距缩小。
建设京津冀城市群有利于缩小京津冀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差距,形成新增长极。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密度远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2013年京津冀的经济密度分别为长三角、珠三角的32.24%和15.68%,还不到长三角的1/3和珠三角的1/6.同其他世界级城市群相比,京津冀的差距就更大了。因此,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通过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合理分工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充分激活这一区域的活力,大大降低区域内的交易成本,有利于形成中国第三增长极,从而引领我国北方进一步对外开放,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
推进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几点建议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统筹规划建设城市群公共交通、高速公路、机场、港口、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构建“轨道上的京津冀”引导城市功能布局。快速轨道交通是城市群的连通筋骨,通过轨道交通引导区域产业、人口向轨道沿线城镇集聚,促进轨道沿线城镇功能提升,形成以轨道为骨架的走廊发展模式,可有效遏制城市无序蔓延。在京津冀大都市区的核心发展轴线上建设多层级快速轨道体系,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关键硬件建设。通过快速轨道交通让京津冀区域内城市之间互联互通,是建设京津冀城市群最重要的抓手之一。
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在地域相连的同一地域内,京津冀人均公共财力和公共服务差距悬殊,公共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导致河北优质资源向京津流动,不利于人口、产业及城市功能在京津冀城市群内的合理布局。因此,应加大向落后腹地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主动承接北京优质资源。京津冀能否协同发展,关键看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得怎么样。北京要轻装上阵,有些优质资源就要到河北、天津去配置,产生更大的效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相关城市要主动研究,有针对性地对接,着力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和商贸物流基地,使北京的优质资源在我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共建共享生态空间。研究建立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基金。加强生态修复和恢复,严格界定区域生态红线和城市增长边界,合理确定开发强度,构建区域生态系统。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大力实施退耕还湖、退场还湖,逐步恢复和扩大湿地空间,在城市周边建设森林隔离带,建设京津保生态过渡带。依托白洋淀、衡水湖、野三坡、七里海等自然景观资源,建设多种类型国家公园,打造区域绿心,建立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区域绿道网,形成绿色景观带。
重点培育冀中南区域性城市。按照影响腹地的范围可将城市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和市域性城市。研究表明,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为全国性城市,天津为区域性城市,河北11个设区市均为市域性城市;而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为全国性城市,苏州、杭州、南京、宁波和温州5城市为区域性城市,其他市为市域性城市。区域性城市的缺失成为京津冀核心外溢受阻和区域网络松散的主要原因。冀中南地区关系河北全局和长远发展,该区域的发展不仅仅是河北自身的问题,也应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心。作为省会城市的石家庄应该承担起服务承接京津,辐射带动冀中南的重要功能。为更好地引领冀中南崛起,促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建议把京津石作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区,并把石家庄作为冀中南区域性城市来重点培育,提升石家庄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地位。
还有,行政区划不合理是河北长期以来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区少市小、县多县小等体制性障碍严重制约了生产力发展。国务院刚刚批复的保定行政区划调整,市区扩大了7倍,改变了过去小马拉大车的现状,提升了保定市的发展空间和腾挪空间,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2014年石家庄行政区划调整效应已初步显现。我们应抓住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大好机遇,在更大空间调配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打造美丽天津 | 2013-08-19 |
构建京津冀创新共同体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 2013-08-19 |
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 2013-08-19 |
加快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区 | 2013-08-19 |
加快京津冀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 | 2013-08-19 |
做好京津冀产业 分工合作的文章 | 2013-08-19 |
教育,“协同发展”京津冀 | 2013-08-19 |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天津新型产业链 | 2013-08-19 |
加快转型升级 发挥天津经济新优势 | 2013-08-19 |
京津冀一体化关键在协同 | 2013-0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