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身心调节、价值观念养成的重要场所。从2014年春节期间央视记者《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的街头采访,到2015年春节《我有传家宝》栏目为期一周的连续播出,引发了人们对“家风”的持续关注和热议。
家风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和一脉相承的专制制度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社会独有的“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权力配置方面具有共同性。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国是家的扩大和集合,由家庭到家族、村落、国家,家国一体。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在家庭中,父亲因其正宗的血统而地位最高,权力最大,这种地位通过血脉遗传,代代相承。由家族伦理演绎到国家伦理。君王地位至尊,权力至极。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系长子自然承袭。家国同构,忠孝相通,家成为“国”和“民”的中介。家庭在文化精神形成中的基础地位使得传统文化特别关注家风的建设和传承。
在历史上,许多名人大家都有良好的家风。他们在开创丰功伟绩的同时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为人处世的精神遗产,不仅让子孙受益无穷,就是今人读来仍有很多可借鉴之处。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诫子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刘备在遗照中告诫儿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难得糊涂”、“吃亏是福”道出了郑板桥的处世之道。林则徐留下至理名言:“子孙若如我,留钱有何用?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有何用?愚而多财,则增其过。”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后虽经历世事沧桑,风云变幻,曾家数代却无一废人,未出一个纨绔子弟。一代伟人毛泽东为女儿取名李敏、李讷,出自《论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希望她们少说空话,多做实事。习近平在给父亲的生日贺信中写道:“学父亲做人,为人坦诚、忠厚,一辈子没有整过人和坚持真理不说假话,并一以贯之”。信中提到自己的家风:“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透过这些家风家训,不难发现其与个人成长、家族兴盛之间内在联系。无数名言警句虽时过境迁,却依然字字珠玑,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辉。
用良好家风架起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的桥梁
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各种形式在大街小巷广为流传,逐渐得到人民群众的熟悉、认可,被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弘扬和践行。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种价值观从人们主动认知、内心认同到最终付诸行动,取决于个人、家庭、社会方方面面的因素。如何让核心价值观不只停留在概念的层面,不只是人们在路边看得见的标语口号,而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现实中可感可行的价值规范。如何让核心价值观不仅能被人说出来,也能被人做出来,成为内心自觉的价值遵循。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首先接受到的就是家庭教育。家风是家庭教育的关键一环,是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的重要载体。家风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终生难忘的。在一个良好的家风中成长起来的人,往往更容易养成吃苦耐劳、谦虚谨慎、诚实好学、平和乐观等优良品质和高尚情操,尤其是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团结邻里的传统美德逐渐成为基本的行为规范,这样的人更容易从内心接受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工作中也会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在领导岗位上会释放更多正能量。家风不正,人就很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试想,如果父母成天在家里勾心斗角、彼此猜疑,对工作敷衍了事、不求上进,处处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处事原则,孩子怎么会相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家风不正、没有原则,很容易成为糖衣炮弹的攻击对象,被拽下水、拉下马,最终自毁前程、误国殃民。家风虽说只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但它不仅关乎家庭,更关乎民风社风,影响党风政风。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春节团拜会上告诫人们:“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这也说明核心价值观回归家庭教育正当其时。
培育良好家风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风正,则国风兴。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翘首以盼的国风,良好家风就是形成这种国风的基础。培育良好家风,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批判继承优秀传统家风家教文化。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千百年来良好的家风家教折射出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芒。然而,在今天这个浮躁的时代,人们更多为了金钱和利益忙碌奔波,家庭教育被逐渐忽视,教育的内容也越来越偏离传统的价值观,金钱、权力、分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家风式微,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道德沙尘暴。其实,我们呼唤已久的真善美就隐藏在被丢弃的优良家风中。尊道贵德、精忠爱国、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勇毅力行、修己慎独、勤俭廉正,这些积极向上的家规祖训和传统美德是家风建设极为重要的源头活水,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继承和弘扬,要加大对优秀家风家教文化的发掘转化,当然,也要和时代发展相适应,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第二,着力抓好重点群体。要重点关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群体,发挥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作用。领导干部的家风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品行和发展,还会对社会产生“共振”和放大效应。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不容忽视,要把家风建设作为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强化监督,严格考评,把考评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号召党员干部以“三严三实”为抓手,带头传承优良家风,带头建设文明家庭,为家庭成员和身边群众作出榜样。广泛开展家庭助廉活动,培养干部家属自觉守廉、倡廉、助廉意识,让家庭成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第一道安全防护网。
第三,以家庭教育为主,广泛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家风既然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它的养成就要以家庭教育为主。家庭成员之间可以通过传统书信、现代微博微信等形式梳理家史,让每个人在家族历史沿革中树立起一种家族荣誉感和使命感,长辈可以通过口头教育、书面教育、以身垂范的方式告诉晚辈什么是应该倡导的,什么是应该抵制的,什么是不能逾越的底线,什么是坚决不能触碰的高压线,从一件件小事中严家规、明家训、树家风。家风的最终形成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所以,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家风家教宣传教育和树立典型活动,继续以创建“五好文明家庭”、寻找“最美家庭”等实践活动为契机,让老百姓晒自己的家规家训,讲自己的幸福故事,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人们自觉传承家庭美德,相信家风建设必能结出硕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才能真正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内化于心,落地生根。(作者单位: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核心价值观,践行是实现价值的关键 | 2014-02-18 |
切实把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2014-02-18 |
不断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向深入 | 2014-02-18 |
说说“家风” | 2014-02-18 |
涵养我们的时代家风 | 2014-02-18 |
泸州:主流价值观融入新“四礼” | 2014-02-18 |
大力实施核心价值观建设“三五五四”工程 | 2014-02-18 |
打牢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基础 | 2014-02-18 |
努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权 | 2014-02-18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 | 2014-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