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消除少儿戾气需要全社会关爱
雷振岳
//www.workercn.cn2015-07-06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来,少儿戾气成为焦点议题。4月24日下午,福建漳州一位女生,上学途中被5个女孩拉到校外的小巷子里群殴,并被扒光上衣;6月22日,一名网友曝光的一段初中生围打小学生的视频显示,浙江庆元几名初中生将一名小学生关在黑屋子里暴力殴打,并用烟头将其烫伤;6月26日,又有网友爆料,河南商城数百名中学生赤裸上身群殴,场面堪比“古惑仔”。此外,还有逼同学吃屎喝尿、逼孩子跳楼的极端个案。

  小小年纪,为何会如此暴力呢?笔者就此问题向心理咨询师朋友请教,他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这些问题多是由“爱”的不足、不当和不良造成的。少儿戾气仅仅是一个表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才是问题的关键。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寻求大众关注,满足“情感饥渴”。有些孩子,或者成绩差,或者过于顽皮等,受到太多冷眼、漠视,甚至是“制度性的歧视”,让自信和自尊发展很受伤。为了谋求自尊回归,让受冷的心找到发泄口,就会制造一些与众不同的“震撼性的行为”,吸引眼球。

  二是满足暴戾性的情感发泄。平时,不少成人对待孩子,无论是教育方式、待人接物,还是情绪发泄,都有太多的居高临下、高高在上,甚至还有训斥、辱骂和暴力行为,热衷于通过非常规的暴戾性手段,给孩子种下太多的仇恨和暴力倾向。孩子虽小,也会有不同的负面情绪沉淀,超过了“临界点”,就会选择比自己弱小的对象或小动物,解决问题。

  三是暴力性的社会亚文化、影视文化影响。当下,关于孩子的精神产品,无论是电子游戏,还是各种书刊,暴力倾向、暴力镜头非常多。2013年4月,有孩子模仿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绑架烤羊”的镜头,将小伙伴绑在树上烧烤,造成其中两个孩子大面积烧伤,就是明证。孩子过早形成了暴力性的思维认知和精神发展倾向,埋下了隐性的暴戾因子。

  在这些情形下,我们更需要用爱对青少年进行广泛的滋润、熏陶。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社会,都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发展,给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如果整个社会为孩子提供更多真善美的阳光和爱的滋润,少儿戾气就能得到极大的遏制。

  首先,家长、老师等都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孩子,不要因为某些孩子存在不足和缺点就漫不经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我们应该多挖掘其潜能,鼓励他们张扬优点,善用多元评价制度,让他们成为其他方面的好孩子,找到自信发展的方向,让孩子的自卑等负面潜能转化成为自信的正能量。

  其次,“打是亲骂是近,不打不骂是远人”的棍棒教育理念应当摒弃。这种给孩子带来太多心理伤害、精神暴虐和报复性因子的“爱”,已经是一种扭曲的“害”了。要多一些指向内在的苏醒和唤醒,将内心的爱转化成为不厌其烦的鼓励、温情脉脉的欣赏,以及永远微笑的“教育表情”,以此融化孩子内心的恐惧和坚冰,而不是制造恐惧和冷漠。这才是父母和现代化教育者最应该具有的教育素质。

  最后,各级各类的文化出版、影视传媒从业人员,要多一些职业爱心,给孩子营造温馨、温情、有爱心的文化环境。我们要赚钱,更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注重用良性、和谐的方式赚钱,而不是唯利是图、铤而走险,甚至靠贩卖“精神鸦片”“电子海洛因”赚取黑金。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