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多些小巷意识 多些为民情怀
侯金亮
//www.workercn.cn2015-08-27来源:重庆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很多城市,都在下大力气治理背街小巷,得到民众的广泛点赞。背街小巷被称为城市的“毛细血管”。城市建设中,治理好背街小巷相当重要,因为小巷虽小,却关乎民生,关乎民心。

  如果说,高耸的摩天大楼、宽阔的马路、闪烁的霓虹灯是城市的“面子”,大楼背后的小巷就是城市的“里子”。可在不少地方,背街小巷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在一些城市不乏这样的现象:城市主干道高楼林立、光鲜亮丽,高端的商务区、繁华的闹市区等等,给人一种奢华的感觉;而穿过这些繁华,不远处的小巷里,却是路不平、灯不明、生活垃圾随处见,雨天污水横流、夏天臭味四溢,甚至有人用“三多”来形容:耗子多、狗粪多、蚊虫多。

  小巷虽小,意义不小。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人,一个人要健康,光脸蛋漂亮光艳是远远不够的,血管系统血畅其流很关键。没有什么小巷是完全孤立的,曲曲折折的小巷,总是可以与城市大道相沟通。城市建设管理若跟不上民众期待,清洗不好这些“毛细血管”,就不能给群众创造干净、舒适、整洁的环境,不仅民众有怨气,恐怕城市的“面子”也撑不起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反映了衙外小巷的民生多艰。小巷是民之所聚、民之所生、民之所呼的地方,焉能疏于查听、失于善治?有些领导干部缺乏“小巷意识”,习惯于搞大工程,上大项目,一出手就是“大手笔”,认为解决民众买菜难、如厕难、过街难……这些民生问题都是“小手笔”,是“寻常看不见的”。其实,“小手笔”都关乎民众的切身利益,恰恰是民生工作的落脚点,民生小事如果解决不好,失去的是民众的信任。

  解决好“民生细节”,在短时间内不容易出“大政绩”,但最容易赢得民心。有些大项目虽然投入很大,而面对种种数字,更多时候民众缺少直观的感受,甚至会产生“怎么没用到我身上”的感觉。要让民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由“大处”向“小处”延伸,解决好民众反映最强烈的需求最紧迫的“小事”。只有善于从“小”处入手,才能把民生实事办到民众的“心坎里”——小巷路面硬化后不再泥泞,窄小空间实施了立体绿化,破旧公厕修缮后焕然一新,这些变化就发生在身边,必然会赢得民众的支持与赞誉。

  “面子”可以充分展现一座城市的经济实力,而“里子”的好坏则可以检测出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宜居程度。在崇尚品质生活的今天,为政者应多一些小巷意识,多一些为民情怀,这样,既能激活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营造良好环境品质和城市风貌,也能把发展图景向人心深处倾力描绘。(作者系本报评论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