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不久前,郑州出现一连九天蓝天白云,因为发生在市长被环保部约谈以后,被人戏称为“约谈蓝”。万里晴空,对于一个长期与雾霾为伴的城市来说,这样的蓝天就像添加了人工色素一样,反倒显得有点不真实了,于是总有人怀疑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人为的因素。
郑州治霾闹出的风波也算不少了,比如被约谈以后,市长带队去石家庄取经学习,被媒体揶揄为“倒数第三的向倒数第五的学习”。比如在一些人眼里,最大的功臣其实是每天3万多吨喷洒到路面上的自来水。
这种质疑多少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其实,向石家庄学习,是因为石家庄治霾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绩,虽然仍在倒数行列,但它采取的措施值得同类城市郑州学习;而洒水是所有城市的日常养护之举,郑州不见得比别的城市更浪费,之所以洒出了民愤,是因为扣上了南水北调的帽子,突然变得沉重起来。
公众并无恶意,拿这两条新闻向郑州的治霾发声,无非是希望少整点花架子,多办点实事。既然污染是人为产生的,一定有人为的治理办法。环保部的约谈击中了问题的核心:环保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地方整体发展的策略问题,是牺牲环境换取发展,还是让发展与环境兼顾和谐共存?是为了政绩为了短期的利益不择手段,还是立足长远对这个城市负责?而一把手对此负起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问题光从企业和环保部门身上找病根,基本上是无解的,只有把压力压在决策者的身上,才有解决的可能。
不管是取经还是洒水,总归不是办法,办法是大刀阔斧地改革、雷厉风行地关停改造。那种既想要政绩,又想轻轻松松留住蓝天的贪心,并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想要蓝天就必须革自己的命,就必须改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是很多城市不得不走的道路。
“约谈蓝”是不是存在,这得看政府的行为和老天爷的脸色哪个更给力。这个事发生在夏天并不奇怪,全国各地夏天的空气都算不错,因为高气压有利于将污染空气扩散出去,真正的考验是阴气沉沉的冬天。不过,政府行为在控制污染上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比如“APEC蓝”。
公众其实并不反感人工蓝,人工蓝虽然不够真实,至少说明政府是有能力控制污染,还市民以蓝天的。如果约谈以后戏照唱、废气照排,市长对此无能为力,这才是真正让人绝望的事。约谈能带来蓝天也就说明空气污染并非绝症,政府也并非无能,只是需要一点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
约谈之中暗藏着治霾密码,只有将这些读懂了,才能找到雾霾问题的解决之道。雾霾的产生有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但更多的还是政府部门扭曲的政绩观,而要根治雾霾的问题也得去除权力运行身上的霾,从转变政府职能上想办法。治霾根本上说也不是谁给谁压力,而是一个地方内在的诉求。环保部约谈,市长如履薄冰,而市民通过投诉建议意见都“约谈”市长多少回了,到底起了多少作用呢?
从倒数名单中除名不是目的,甚至一年有多少个蓝天也不是目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一个地方如何把环保问题的国计民生的问题拴在一块,如何尽可能迅速地回应民众的诉求。如果只是用粗暴地关停算计着蓝天指数如何达标,在污染排号的先后上踩着钢丝过日子,又有什么意思呢?什么时候,被环保部约谈和被老百姓骂有同样的效果,这才能说明政府完成了自身职能的转变。
先刚:“哲学是一种乡愁” | 2010-11-17 |
孙乃树:“自然主义”为何还如此打动人心 | 2010-11-17 |
开显伦理学研究的“性别”之维 | 2010-11-17 |
充分挖掘金融助推发展的造血功能 | 2010-11-17 |
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 | 2010-11-17 |
俄军:战争需要什么就训练什么 | 2010-11-17 |
中国,新能源革命叩响门环? | 2010-11-17 |
从严治吏须综合施策 | 2010-11-17 |
自觉接受监督制约 正确理解使用权力 | 2010-11-17 |
“镜子论”的隐喻 | 2010-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