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年来,雾霾已成为公众关注的首要环境问题之一,各地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采取各种措施重拳治霾,并推出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但效果仍与公众的企盼相差甚远。笔者根据工作中的治霾实践,提出4点建议。
科学考核是治霾的动力。有些城市拿所辖各区空气质量横向排名作为考核指标。而笔者认为应弱化横向排名,强化纵向排名,重点看当地空气环境质量较上年有没有改善、改善的程度等。这种考量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大气污染物受大气流动的影响大,很少停留在污染源附近。一旦大气中颗粒物含量过高,一定会迅速扩散,在下风口处聚集成核,或者负载在其他颗粒物上,因此下风口往往是污染最严重的。由于这一原因,一些城市市区或是污染源附近的PM2.5的浓度会比周边郊区(区域)低。若将空气质量横向排名作为考核依据,显然不合理。二是空气质量监测点主要功能是跟踪城市空气质量长期的变化及发展趋势,专家可根据空气质量数据、气象数据、城市布局特点、污染源及污染物种类等信息来解析当地的霾成因。若将空气质量横向排名作为考核依据,就会出现数据造假的现象,使空气质量监测点失去其应有的重要作用,数据失真会对专家解析霾成因造成很大影响,进而形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防控措施出现偏差,治霾效果差,造成损失。因此,笔者认为,考核应该筛选人力可为的因素,并以权重的形式计总分,把重点放在治霾措施的落实与执行力度方面,这样才相对公平、公正,才能体现考核的真正目的。
切实做好源解析是有效治霾的基础和前提。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是科学、有效防治雾霾的基础和前提,为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本地化的依据,突出了防控重点。各地工业结构、布局与性质差异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气候等的不同,决定了各地致霾成因有所差别。同时,也说明了源解析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和长期的任务,技术上包含多种复杂科学方法,工作上涉及多个部门。因此,各地的源解析工作不可缺少。
依据源解析,寻找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是治霾的关键。在选择措施时一定要严谨,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比如,在汽车尾气污染防治方面,把侧重点放在尾气治理方面还是放在提升油品质量方面,或是放在淘汰老旧车辆方面,要看其中哪一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在着重解决的同时兼顾其它方面。再如,治理某项污染物,首先要保证技术、经济的成熟度后再推行,即要有成熟的技术并且这种技术在现阶段当地经济状况下,企业能够承受,这时才能大力推行,二者缺一不可。缺少成熟的技术会产生白花钱现象,而现阶段当地经济状况下,若治理一次性投资超出企业的承受力,则企业不会投资治理,若治理设施运行费用过高,企业即使建成治理设施,也不会自觉运行治理设施。此外,各项治霾措施实施后还要客观评估其效果(即排除气象因素影响), 筛选出经济可行、环境效益最佳的防控措施,并及时调整配套政策。
科学规划城市布局是治霾的助力。现代城市建筑太密集、高层住房太多,是造成空气流通慢的原因。平均风速的减小,使得风力对污染物的搬运作用减弱,加上静稳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污染物更不容易扩散。风速减小已经成为影响雾霾天气消散的原因之一。通过强化城市空间管制和绿地布局,利用城市主导风向及山体河谷等自然条件,形成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城市和区域空间格局,确保郊外的新鲜空气与城市的热空气进行有效置换,这对于缓解热岛效应、驱散雾霾有一定的作用。因此,保证城市主风道畅通,减少污染物在城市上空逗留的时间,对改善城市空气有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环保局临潼分局)
治霾需要标本兼治 | 2014-01-22 |
加强“否决”类公共产品的供给 | 2014-01-22 |
说看法 想办法 表民意 出实招 | 2014-01-22 |
坚持走科学治霾之路 | 2014-01-22 |
推进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 | 2014-01-22 |
告别低端产业链才能摆脱雾霾 | 2014-01-22 |
让蓝天青山绿水常在 | 2014-01-22 |
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十大民生改革信号(图) | 2014-01-22 |
再接再厉 不懈努力 | 2014-01-22 |
用系统思维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 2014-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