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随着关注度提升、投入加大,为了联赛健康发展,中职篮“工资帽”的出台确有其必要性,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不合“尺寸”的“工资帽”,有可能成为摆设甚至变为束缚俱乐部成长的“紧箍咒”
9月14日,CBA(中职篮)联赛办公室负责人向媒体介绍了《CBA工资总额限制条款》讨论稿的相关内容,尽管各项条款尚处于讨论阶段,还没有明确的实施时间表,但此举意味着CBA将有可能像NBA(美职篮)一样拥有“工资帽”。这顶“帽子”将限制俱乐部工资总额(包括支付的工资、出场费、奖金、津贴等费用总和),超出部分按比例上缴费用,以此“控制俱乐部工资成本,规避俱乐部财政风险,有效避免恶意竞争,均衡各俱乐部之间的实力,增加竞争提高联赛观赏性”。
这让人联想起,日前球员李根转会传闻中那一份“千万年薪”,就引发了不少关注,有人呼吁CBA出台限薪令,遏制恶性竞争的苗头,让转会市场回归理性。
其实,李根转会,也给了人们另一个视角思考如何为CBA戴好“工资帽”。比如,新疆男篮究竟以什么代价“挖”到李根至今仍是一个问号。球员收入不透明、球队收支不透明,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又比如,李根与北京首钢男篮合同到期日前,转会传闻早已铺天盖地。转会市场开启前,雇佣双方就能达成协议,也说明转会机制仍有漏洞;再比如,李根的能力应该匹配怎样的薪资,这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如何判定一名球员的价值,CBA向来缺少有说服力的标准——官方数据库一直处于仅仅提供临场统计的水平。而“内需大、内供差”的国内转会市场,也加剧了球员的溢价,进而推高了球队的投入。李根转会一事牵扯出的种种问题,几乎出现在每一名优秀球员的转会过程中,有的案例甚至头绪更为复杂。这就是CBA“工资帽”正式出台前必须面对的现实。
如何加强监管、如何完善转会制度、如何强化球员培养、如何建立评价体系,这是为CBA戴上“工资帽”之前,联赛办公室必须考量的问题。
随着关注度提升、投入加大,为了联赛健康发展,CBA“工资帽”的出台确有其必要性,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不合“尺寸”的“工资帽”,有可能成为摆设甚至变为束缚俱乐部成长的“紧箍咒”。
中国篮协在2012年曾成立CBA限薪调研小组,专门研究相关问题。近3年过去,“工资帽”初显雏形,值得期待。但在真正戴上这顶“帽子”之前,或明或暗的诸多“线头”仍有待厘清,需要思量。
中职教育发展要自律更要自主 | 2011-05-23 |
论文选编(二) | 2011-05-23 |
论文选编(三) | 2011-05-23 |
论文选编(四) | 2011-05-23 |
论文选编(五) | 2011-05-23 |
论文选编(六) | 2011-05-23 |
职教政策的“符号”困境与突围 | 2011-05-23 |
两会,我们期盼 | 2011-05-23 |
职教体制改革,行至水深处 | 2011-05-23 |
职业教育,值得期待 | 2011-0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