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两会,我们期盼
//www.workercn.cn2014-03-03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编者的话 春意渐浓,两会开幕。这不仅是关乎国家的大事,也是老百姓每年热切期盼的盛会。那么,教育界人士对今年的教育寄予了哪些期盼?记者采访了不同领域的人群,他们中有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校长,也有家长、教师、学生,虽然身份各不相同,关注点也各有侧重,但他们的期盼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希望能通过代表、委员的“好声音”,给教育改革发展带来更多正能量。2014,让我们一同祝愿,共同期盼。

  山东省文登市葛家中心完小支教教师李朝霞:

  期盼城乡教师交流制度更加完善

  2013年暑假,经过个人申请、竞聘上岗等程序,我成为该市第二批特岗教师中的一员,赴葛家中心完小支教3年。

  初到葛家中心完小,我惊呆了:这里校园环境干净整洁,在宽敞、舒适的教室里,学生们用上了崭新的课桌,聆听老师用多媒体授课,享受与城里孩子一样优质的教育,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变化真大。

  我带的班上有36个学生。为了尽快了解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我经常和任课教师、班主任进行交流,并运用有效激励方法,引导学生用心听讲,学会学习。一个学期以后,很多孩子养成了好习惯,学习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取得了好的支教成绩,我很高兴,但也有自己的担心,交通、食宿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和这里的不少支教教师。我所任教的学校离城区有20多公里,坐公交车要40多分钟。为了能照顾家里又不影响工作,我每天早上6点就得出门,以保证在7点半前到校。

  另外,如今很多年轻父母到城市发展,把孩子留在农村,让他们成为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成长。除了学科支教教师,农村学校亟须一些在家庭教育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的加入。为此,我通过自学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并成立了“雁翔心理咨询室”,定期给学生上团体辅导课,并指导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我期盼城乡教师交流的制度设计更加完善,比如,让多个学科的教师互换岗位,不仅城里的教师到乡下支教,也让农村教师到城里深造后返乡。此外,乡镇假如能给支教教师配备班车,解决食宿问题,让支教教师没有后顾之忧,自然会吸引更多教师支教,从而缓解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的问题。

  虽然支教有点辛苦,但一想到能为家乡教育做出一份贡献,我就觉得“乐此不疲”。期待城乡教师交流真正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助力。 (本报记者 余闯 采访整理)

  河南省泌阳县高邑乡未来星幼儿园园长陈爱云:

  期盼政府多支持民办园发展

  2011年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了家乡,找了一份喜欢并愿意为之努力的工作——幼师。

  工作两年间,我慢慢发现,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优质幼儿园开心地成长,但现实是,乡镇幼儿园数量少,且质量不高,无法满足更多家长们的需求。于是,我下决心办一所理想中的幼儿园。很想找有关部门或专业人士咨询,但每每无果而终,只能自己慢慢来。申请办园资质、准备所需材料、走访村民选择办园位置……为此我准备了很长时间。

  之后,招聘教师也颇费了一番周折。从乡里找不到几个合适的幼儿教师,我就找县里的老师和同学帮忙推荐,从附近乡镇选择了十几位教师来面试。为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方便孩子接送,我还借钱买了辆“大鼻子”校车。

  制定了幼儿园管理制度,细化了各项工作方案,校舍和师资配备好了,去年秋季,我的未来星幼儿园终于在高邑乡开起来了,第一学期招到了153个孩子。

  幼儿园建起来了,我才发现肩膀上的担子有多重。从孩子们进园的那一刻起,我和老师们的整颗心都放在了他们身上,不能碰了伤了,不能渴了饿了,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在幼儿园有所收获,能够开心地度过每一天。为此,我组织教师们钻研幼儿成长规律,学习借鉴先进的幼教理念,力争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施教过程,改变农村许多家长“孩子去幼儿园就是学学数写写字”的传统认识。一个学期下来,许多家长反映,孩子的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了,懂礼貌了,也讲卫生了。

  春节刚过,新学期开学,我的困难和压力又来了。通过学习发达地区的幼儿园发展经验,我感觉目前的教学内容欠规范,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死板,内容也不够丰富。在幼儿园设施配备上,我也想完善教学手段,逐步优化幼教环境,但总有种势单力薄、单枪匹马的感觉。真希望政府能给民办幼儿园发展多些支持,在师资培训、财政投入等方面为我们分忧。 (本报记者 余闯 采访整理)

  青海省西宁市保险公司业务员刘益梅:

  期盼家长不再为了择校而烦心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在西宁安家落户,至今也有10多年了。当时为了结婚,在看过了好几个楼盘后,我终于定下了一套位置不算很偏的房子。

  时间一晃而过,如今我和家人已经在这所房子里住了8年,可我们的烦心事也随之来了:今年9月,孩子到了上小学的年龄。我打听过,如果按照户口所在地就近入学,我的孩子只能上一所最普通的小学,学校里大部分都是厂矿企业的子弟,再有一部分就是农村户口的孩子。学校教学质量太一般不说,听说教师还经常跳槽、调动,校园风气很不好。

  我特别希望孩子能进一所好一点儿的小学,毕竟小学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作为家长我不敢马虎,可是受户口限制,我也没有办法。

  其实,我也想让孩子就近入学,离家近还方便些,教学质量差就差点儿吧,只要孩子肯学肯钻研,在哪儿上学都一样。可让我不甘心的是,社会上有些人通过各种关系,想尽办法把孩子送进好学校。这样一来,孩子们面临的就是一场显而易见的不公平竞争。小学如此,初中如此,高中更是如此,那像我们这种家庭的孩子,不就彻底输在起跑线上了吗?我不敢想。

  现在基本上一家就一个孩子,可一说到上学,没有哪个父母不觉得难。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国家的政策也越来越人性化,可孩子上学的路上,诸如择校热、户口限制、负担过重等问题,无一不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拦路虎”。

  如果说哪一天西宁市所有学校都成了一流的好学校,孩子无论进哪所学校都能接受一级棒的教育,而且课业负担也不重,校园里处处都是孩子们纯真的笑脸,那我们当家长的也就安心了。 (本报记者 王英桂 采访整理)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