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河北“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对河北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省委书记赵克志在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更好凝聚力量和共识,更加奋发有为做好工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劲动力,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只有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才能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河北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把握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和方向
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新型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就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优化布局,就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就是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当前,我省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双重任务,新型城镇化要改变过去粗放型的城镇发展模式,充分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传承文化,就是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我省地域类型多样,历史文化深厚,具有建设特色美丽城镇的基础优势。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体现地域特色,保护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城镇灵魂。
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作出总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要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障碍,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推进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建设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应该齐头并进、相辅相成,千万不要让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掉了队,否则很难支持全面小康这一片天。要看到,当前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我省是农业大省,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人口比重较大,新农村建设任务异常艰巨。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使之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
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我省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河北“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的功能定位,这是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和河北省情特点出发,在京津冀及国家战略层面,对河北应有地位和应发挥作用所作出的科学判断。
加快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是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需要。从城市群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大中小城市协调、布局形态优化、规模结构合理、内部关联紧密,是世界级城市群的普遍特征。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镇体系结构失衡,京津两级过于“肥胖”,河北中小城市过于“瘦弱”,不同规模城市间没有形成合理的分工和分布格局,城市群规模结构存在明显“断层”。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在北京,主体和纵深在河北。优化京津冀城市结构,发展的重点也在河北。我省要按照优化京津冀地区总体空间格局的要求,遵循“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思路,围绕构建京津冀“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总体骨架,科学规划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发挥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打造河北经济增长极。强化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沧州、邢台、衡水等节点城市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加快培育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有序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加快形成定位清晰、分工合理、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城镇体系。
加快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迫切需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和主要矛盾。河北环绕北京、地域广阔,区位地理优势独一无二,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主要载体。但从我省现状和基础看,由于城镇化发展滞后,城镇体系发育不完善,综合承载力和服务功能不强,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北京落差较大,影响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顺利转移承接。加快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着力提升我省城镇化发展质量和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优化承接环境,提高承接能力,可以让北京转移出来的产业、社会服务功能和相应人口,在河北更好地落地生根。
加快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是破解河北城乡发展困局、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当前河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是城镇化发展滞后、“三农”问题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2014年,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9.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5个百分点,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当前我省仍有62个贫困县,7300多个贫困村,近500万贫困人口,扶贫开发任务很重。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加速提升河北城镇化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对于弥补河北发展差距,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河北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机遇难得,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河北实际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把县域作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县域是经济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宏观与微观、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结合体。没有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不能在县域实现工农城乡协调发展,就不可能从整体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特别是河北,无论是从经济体量,还是从人口规模来看,县域经济和人口都在全省占较大比重。县域强全省强,县域美全省美,县域稳全省稳。要把县域作为我省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坚持一体规划、多规合一,推进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重点,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我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总体较弱,而且传统产业比重较大,资源依赖特征突出,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着力提升县域经济工业化水平和质量效益。要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方向,重点解决新型城镇化与现代化发展产业支撑不足问题。
以县城建设为重点,提升县域城镇化水平。我省县域城镇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小而散,特别是县城建设滞后、吸纳能力不足、带动能力弱,这是造成我省中小城市发育不足、发展滞后,并导致城镇体系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针对我省县多、县小的特点,应走“小县大县城”的路子,实现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相统一、人口聚集与产业壮大相协调。要合理布局工业园区和县城建设,坚持产城互动发展,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县城集中,着重解决县域产业布局分散、县城发展缺乏产业就业支撑的问题。同时,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发展特色小城镇。推动一批县城建成中等城市,培育一批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打造一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的微中心。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与新农村社区建设、乡村旅游、扶贫攻坚相结合。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特色,按照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要求,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把现代农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积极对接京津,加快推进京津冀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积极发展面向京津冀城市群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强力推进扶贫攻坚,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确保贫困人口如期实现小康。
加快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思考 | 2011-01-07 |
统筹协调促四化 | 2011-01-07 |
探索农业大市新型城镇化路径 | 2011-01-07 |
坚定不移地走有郑州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 | 2011-01-07 |
大力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 2011-01-07 |
县域城镇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 | 2011-01-07 |
苏北“四化联动”的六大关键举措 | 2011-01-07 |
城郊农村城镇化的有益探索 | 2011-01-07 |
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共识与转型趋势 | 2011-01-07 |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突破 | 2011-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