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借力民营资本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
赵燕
//www.workercn.cn2015-11-21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年来,李沧区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不断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坚持合理布局,科学配置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资源均衡化。鼓励与支持社会资本开办医疗机构,形成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合力。基本形成了以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导,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补充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弥补卫生资源不足、方便群众就医等方面发挥着适宜的补充作用。

  以公立机构为核心,推动“15分钟健康服务圈”枢纽建设。加快公立社区机构建设。投入近3000万元,3年内新建3家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政府办社区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2011年的2家增加至5家。加强社区卫生专业机构能力建设。投资3.5亿元,新建面积1万平方米,集妇幼、疾控、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办公室、卫生监督所为一体的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发挥专业机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枢纽指导功能。

  整合医疗资源,积极做好厂企医院转型。投资100万元,将青岛钢铁有限公司职工医院转型为楼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履行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能。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投资100万元,购置社区卫生服务应急救护车4辆,提高铁路青岛北站周边公共卫生服务和卫生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硬件水平。

  以购买服务为重点,引入民营资本补充“15分钟健康服务圈”建设。创新思路,补齐“15分钟健康服务圈”短板。由于历史欠账原因,在李沧区现有11个街道办事处,目前仅有5个街道设有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周期长、投入资金大、机构编制缺等实际困难,在现有政府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短期内难以实现“一个街道办事处或3—10万居民要有一个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要求。李沧区针对现实情况转变工作思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积极发挥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灵活、不受编制限制等有利条件,吸引民营资本注入社区卫生服务领域,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

  明确标准,严格准入。从机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内部布局、设备配置、人员配备和服务行为等方面对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全方位规范。同时,按照“公立和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平等对待”原则,将公立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要求、同部署,合理划分服务范围,使地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与人口分布以及服务半径相符,给予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功能的空间,从而使民营资本在政府的有效监管下,为周边居民提供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

  以特色服务为亮点,引导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丰富“15分钟健康服务圈”服务。打造特色中医服务。2012年,投资40多万元,建成全市首家基层医疗机构“国医馆”;2013年,投资80万元,建成基层“国医馆” 2所。先后建成山东省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市级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养生保健基地”2个、养生保健指导门诊33个、膏方服务示范单位2家、国医示范门诊10个,涌现了中医骨伤、中医眼科、藏医等特色专科,初步形成体系健全、网络完善,运用广泛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建成温馨数字预防接种门诊。全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温馨数字预防接种门诊,推动预防接种工作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打破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局限,让全区居民享受到医改的惠民成果。在非政府创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试点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扩大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试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范围。2014年,在全市率先在4家非政府创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药品零差率销售试点工作,扩大基本药物实施范围,全年销售基本药物115万元,让利群众40万元。2015年,在试点的基础上,投入300万元专项资金,在全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使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的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4家扩大至8家,从而实现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服务人口涵盖全区11个街道,惠及居民近30万人。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