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互联网防拐不能仅靠民间力量
刘大山
//www.workercn.cn2015-11-24来源: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日前,微信与中社儿童安全科技基金、腾讯公益联合发布“中国儿童失踪预警平台(CCSER)”,这是国内第一款儿童失踪预警平台。据平台负责人称,上线首日即有百万人同时登录,70万人注册成为志愿者。然而与此同时,平台也在网上引发诸多质疑,甚至有不少微信公众号发出紧急呼吁,建议在运营主体、发布流程、隐私保护等问题厘清前不要使用该平台。

  从微博到微信,互联网在打拐防拐上产生的正能量有目共睹。但相比微博打拐的普遍叫好,微信防拐遭遇的阻力要大得多,这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无论打拐或防拐,目前我国寻找失踪儿童主要依靠警方和当事家庭的力量,公众参与程度很低,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合力”远未形成。所以,引导互联网社交软件的庞大用户群参与寻找,可以增强行动效率与成功几率,理应点赞。但是,就像缺少民间力量就不叫“全民参与”,缺少政府力量同样不叫“全民参与”,尤其对一个覆盖全国的公益平台而言,后者是一颗必不可少的定心丸。我们在强调全民参与的时候,别忘了前面还隐藏着四个字,即“政府主导,全民参与”。

  中国儿童失踪预警平台之所以受到质疑,就在于它太过“草根”了。人们的不信任感并非针对该组织和具体负责人,例如怀疑其能力、操守等,而是源于平台身为民间组织的天生局限。如果在商业领域,如何努力创新、冒险尝试都没问题,大不了失败了从头再来。而像这样一个积累了巨量数据的公益平台,一旦因经营管理不善被迫关闭,不仅造成社会资源浪费,还会严重挫伤热心志愿者的积极性。将平台的顺利运行寄托在一个人和一个新生公益组织上,的确有些冒险。

  对于质疑,平台负责人曾表示,国外类似系统也是由民间来做。在美国,“全国失踪与受虐儿童服务中心”的确是个民间组织,“亚当预警系统”也是由沃尔玛超市推出。但必须注意到,美国失踪儿童寻回系统的建立,离不开失踪儿童援助法案等一系列法律出台与制度更新,作用范围更广的“安伯警戒系统”更是由美国警方牵头,接驳了电台、电视台、电邮、社交网站等各种渠道。这种国家层面的资源调动与执行力度,显然是民间组织无法做到的。另一方面,正是有了制度护航与政府力量介入,民间公益组织才能放开拳脚,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

  公众对新预警平台的质疑,也意味着对政府力量、官方平台的期盼。虽然近年来公安与民政部门打拐力度不断加大,但在应用新技术和创新手段、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上,始终落后一步。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李崴就提交过提案,建议立即建立我国查询寻找失踪儿童全国联网机制;今年9月,由民政部开发的“打拐解救儿童寻亲公告平台”上线时,相关专家与爱心人士也再次呼吁:有必要建立一个国家层面的儿童失踪快速反应机制。

  可见,当务之急一是完善相关立法,尽快搭建起相应的国家级平台;二是针对中国儿童失踪预警平台等民间平台、组织,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规范,帮助其健康成长、可持续发展,并成为国家平台的有机组成。只有政府各级部门、民间公益组织、志愿者、公众都动起来,才能真正形成“社会合力”,为广大儿童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