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必须将医生的服务价格提高到真实反映医生劳动价值的高度,同时完善医疗调解及分级诊疗制度
近日,相继有一些医院因儿科医生缺编,出现了停诊、拒诊的情况。此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国家卫计委也高度重视,做出了“合理调配儿科医务人员力量,做好门诊和急诊之间的有效衔接,不得出现停诊和拒诊情况”的工作要求,并提出了在“儿科医务人员不足时,可以对高年资内科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充实儿科医疗力量”的应对措施。
由于儿科与内科分属不同的专业领域,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可以跨行业行医,因此,目前卫计委的应对措施,只能在特殊情况下解燃眉之急,儿科医生短缺的现实问题,恐怕还需要整个社会去慢慢消弭承受。
为什么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会首先爆发出来。因为,儿科是现行医疗体制中,受到伤害最为明显的一个群体。
这主要表现在,儿科患儿消耗的医疗资源(药品、耗材)少,因此儿科医生效益差;因为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所以,家长特别容易激动,导致儿科医生的风险高;因为没有正常的分级诊疗流程,孩子就诊在大医院拥挤的现象非常突出,基层医院的儿科则就诊患者少无法立足,各级医生都不好过。
这些问题,其实是我国当前医疗管理弊端的集中体现。主要涉及的就是医疗服务定价与市场严重背离,医生的价值被严重弱化;医患之间缺乏医患矛盾化解机制,医生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分级诊疗无章可循等几个方面,医生的业务难以正常发展。儿科由于其自身的职业特点,上述问题更是严重。
令人遗憾的就是,这些问题虽然已经显露出来很长时间了,却一直未能得到真正的解决。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7月,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已经在医师考核中体现出来。本来物以稀为贵,这是一个唤起社会尊重儿科医生、出台政策吸引流失儿科医生回归的重要契机,可是有关部门却给出了降低儿科医生执业门槛的政策,事实上进一步贬低了儿科医生的社会存在感。
医生应该是一个高薪的职业,这几乎是整个世界的共识。我们却因为公益性的要求,常常将其忽视。其实,公益不公益,这应该由国家的财政政策来体现,而不应该以牺牲一个群体的劳动价格来获取。毕竟,医生是个职业,不是一个志愿者群体。
如今,一个知名医生的专家号可以被黄牛炒卖至四五千元,但正式的医疗定价却依然停留在十几元的水平,即便是超出了基本医疗的特需服务,也不过两三百元。这样一种既不反映市场供需关系,也不体现技术价值的定价体系,严重伤害了我国医务人员的实际权益,倒逼他们用脚投票,离开公立医疗体系。
儿科医生的短缺,向社会传递的就是医生的价值在长期被忽视后的副作用。为今之计,必须将医生的服务价格提高到真实反映医生劳动价值的高度(当然,相应的报销制度要跟上),同时完善医疗调解及分级诊疗制度,还医生一个相对清净的工作空间,这不但是解决儿科医生短缺的根本之道,更是稳定医生队伍的当务之急。如果医改仍然在医生的正当需求面前裹足不前,那么下一步出现的可能就是所有科室的医生都不足,无人能顶的局面。
深化医改 人才为先 | 2011-06-20 |
沈进进:编制少待遇低 基层医院面临人才荒 | 2011-06-20 |
中药“有毒”是误读 | 2011-06-20 |
发展中医药 关键在基层 | 2011-06-20 |
全面推进医教协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标准化... | 2011-06-20 |
加强医教协同为保障全民健康提供更加有力的... | 2011-06-20 |
用法治涵养医患关系 | 2011-06-20 |
找准“看病难”的症结 | 2011-06-20 |
补齐儿科医生紧缺短板 | 2011-06-20 |
基本国策有了哪些新内涵 | 2011-0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