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水,是生命之源,亦为国之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调研期间多次就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水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指示。要围绕“山青、水净、坡绿”的目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要让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水环境质量的好坏是关键。当前,我省面临水资源时空分布明显不均、局部水污染严重、水循环利用不足以及水生态环境脆弱等严峻形势,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水环境安全已成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
我省河流以秦岭为界,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流域面积占全省的63.3%,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9%。秦岭南侧为长江水系,流域面积占全省的36.7%,水资源量占到全省总量的71%。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由此相生的必然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环境日益恶化。为此,在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兼顾“治水”大计。
一、治水之计,规划先行。水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行谋划和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国家出台“水十条”与我省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契机,按照规划先行,结合三河、三江等主要河流的实际,确定南防北控、中部提升的治理思路:即陕北地区以水环境风险防控为核心,关中地区以渭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为重点,陕南地区以构建汉丹江流域水质保护屏障为基础。编制我省主要河流水环境保护规划,要因地制宜地提出改善水环境、治理水污染的目标和指标,分流域、分区域、分行业制定水污染防治的重点任务和措施,夯实部门职责,任务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位。
二、治水之力,整装合发。强化部门联动是整合治水之力的重要举措。随着“十二五”的圆满收官,全省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然而,在发展的同时,我们却“噎”在了消化发展成果上,水污染治理能力亟待有效整合。比如,污染防治职能分散环保、建设、渔业等部门;资源保护职能分散在水利、林业、农业等部门;综合调控管理职能分散在发改委、财政、国土等部门。由此可见,若要落实一项涉及多部门的环保大计,一定要整合治水之力,加强部门联动,打好“组合拳”。
社会共治也是整合“治水之力”的关键。政府与企业本是水环境治理的博弈方,排污与监管的对立,治污能力与资源占比的不平衡,权责界定的不明晰,对治理水污染带来很多难以预料的隐患。因此要建立“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为三秦大地水更清提供持久动力。
三、治水之行,系统实施。“仁者乐山”,便有“智者乐水”;有“行到水穷处”,亦有“坐看云起时”。山水田园不分割,是系统思维,更应是我们今天对待生态的态度。治水,亦不可“就水治水”。一要协同管理地表水与地下水、大江大河与小沟小汊。加强流域治理,深化水质保护,特别是加强对汉江和渭河流域的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特别是傍河地下水开采,控制地表水污染物向地下的运移。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同步监控地表地下水污染状况,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二要系统控源,以“10+3”企业、重点行业以及工业集聚区、城镇生活区等为重点,加快工业及生活水源、污染物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全面控制各类污染物排放,有效推动深化减污。三要“以项目治水”为重点的工程措施与“用制度管水节水”为重点的管理措施并举,加快山河江坡治理工程建设,加强以渭河、汉江、丹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大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力度,切实落实治理任务。
四、治水之严,违法“零容忍”。“欲善其事,先利其器”,这里我用“器”来比喻执法的严格和对违法行为的“零容忍”。近年来,我省环境监管力量薄弱,监察机制建设不完善,监督执法方式单一,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一定要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重拳打击违法行为。一是要完善环境监督执法机制。推行省级巡查、地市检查,部门及区域联合执法、交叉执法,加大暗查暗访力度与公众监督力度。二是要实行“红黄牌”管理,对超标和超总量的企业予以“黄牌”警示,一律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对整治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予以“红牌”处罚,一律停业、关闭。三是要建立信息定期公开。抽查并公布排污单位达标排放情况,定期公布环保“黄牌”、“红牌”企业名单,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强大震慑,形成“齐抓共管”排污企业的新局面。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只有坚持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带着“牙齿”和“利爪”治水,才能真正灭其恶行于无声。
习近平总书记说,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绘制“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美丽画卷,单靠保水、治水远远不够。要盘活三秦大地上“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关键是要有一张大格局,你中有我,我中顾你,才能真正实现山水相连、花鸟相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才能真正做好三江三河这篇“水净”文章。(作者系省环保厅副厅长)
让美丽南宁成为美丽广西的重要示范和有力推手 | 2013-01-10 |
建设美丽中国 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 2013-01-10 |
探索城郊型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 2013-01-10 |
“五水共治”:富民强省的一篇大文章 | 2013-01-10 |
弘扬水文化:提升宁波城市品质 | 2013-01-10 |
美丽杭州 | 2013-01-10 |
坚定不移践行“两山”重要思想 | 2013-01-10 |
“协议保护”能否承载中国环保的重任 | 2013-01-10 |
“协议保护”能否承载中国环保的重任 | 2013-01-10 |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打造大美青海新优势 | 2013-0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