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陈洪波
所谓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关于认识水、治理水、利用水、爱护水、欣赏水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水象征着文明与灵性,水的存在使城市充满了灵性与活力。宁波是一个临水而建的城市,甬江、姚江、奉化江贯穿市中心,形成“三江六岸”空间布局,具有丰富的水文化资源。弘扬水文化,充分挖掘水文化内涵,对于加快宁波“三江六岸”开发、提升城市品质、助力水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弘扬水文化是提升城市品质、加快“三江六岸”开发的重要举措
首先,弘扬水文化是更好地繁荣地方文化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新时期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进行了全面部署。2011年12月水利部专门出台《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就水文化建设做出全面谋划与部署。宁波是港口城市,也是水乡城市,水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只有进一步加快水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才能更好地促进水文化产业发展,更好地繁荣地方文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其次,弘扬水文化是宁波实施“五水共治”、推进“三江六岸”开发的内在需要。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重大决策部署,我市实施“治水强基”重大项目三年行动计划,要求以砸锅卖铁的决心,迅速行动,争取以三年见效、六年达标为目标,从根本上扭转我市防洪减灾基础设施明显滞后的局面,增强水利设施对发展与民生的保障功能,真正把水患转化成水利。为此,我市三年计划总投资将达到220亿元。宁波市城镇化将“两心一轴、三江六岸”作为加快构筑现代都市的“头号工程”,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开发建设的集约度,更好地体现城镇建设的品位特色与魅力。文化是做好治水工作的精神支柱与动力,只有将水文化贯穿于上述工作之中,挖掘水文化内涵,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才能真正做好“五水共治”工作,凸显宁波江南水乡的城市特色,促进“三江六岸”开发。
再次,弘扬水文化是国内外城市提升形象与品质的成功经验。意大利古城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享有“国际水城”美称。在威尼斯,桥梁和水街纵横交错,四面贯通,人们以舟代车,以桥代路,陆地、水面,游人熙攘,鸽子与海鸥齐飞,形成了一种迷人的文化景象。水为威尼斯吸引了每年超过2500万人次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扩大了城市的影响。而在北京,为了2008年奥运会,按照“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要求,通过奥运的水利工程、水环境整治、水资源保护等治水实践,挖掘北京的人文特色、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丰富现代北京水文化的内涵,实现北京水文化与奥运文化有机融合。
二、宁波水文化的丰富内容及特点
宁波水文化具有丰富内容,主要特点如下:
1、历史悠久
宁波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唐时,市内三江汇聚,促进了宁波的繁华,并使它与扬州、广州并称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宋时,又与广州、泉州同列为对外贸易的三大港口重镇。近代以来,随着港口不断外迁,也推进宁波从内河港城市向河口港城市、海港城市转变。水哺育人们,推动着人们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乡村社会走向城镇社会。宁波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姆渡文化遗址、港口变迁彰显了水与城市源远流长的关系。它山堰是中国古代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与国内的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在水文化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形态多样
宁波是江南水乡城市,拥有江、河、湖、溪、潭、瀑布、温泉、峡谷等多种形态水文化资源。姚江、甬江、奉化江三江汇于宁波市中心,形成“三江六岸”空间布局,展示着“书藏古今、港通天下”风采。宁波地处江南,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丰富的内河水系给城市的航运、蓄水、排水取水带来便利,对美化环境、调节城市气候、发展休闲观光等起了重要作用。东钱湖是浙江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面积为杭州西湖的3倍。位于城市中心的月湖,在宋代已形成“十洲”胜景,历来是学者讲学、市民游息之处,是浙东的文化学术重地。五龙潭风景区内群山环抱,峰峦耸立,具有山奇水秀谷幽、山乡风情浓郁的特色。千丈岩飞瀑号称“浙东名瀑”,以雄伟壮观而名闻江南。南溪温泉是中国三大著名温泉之一,泉水清澈。
3、功能显现
随着水文化发展和形态改进,其功能不断显现:其一,孕育、便民功能得到强化。水文化与宁波城市的生存和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水文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基础设施完善,水文化在满足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需求方面的功能不断强化。其二,教化、引领功能得到显现。水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精神意志、智慧能力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水文化引导着宁波城市全面走向改革开放,走向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新阶段。其三,激励、审美功能得到开发。激励功能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功能。水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是精神的激励。审美是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心理活动。丰富的水文化为我们的精神享受提供了美好境界。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社会各界支持下,宁波水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明显成绩,“时尚水都”、江南水乡城市已初具规模。然而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宁波水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尚存在不足。如对水文化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对水文化发展缺乏整体筹划、水文化宣传活动不多、水文物尚未得到有效保护、水文化研究不够深入等。
三、弘扬水文化,加快提升宁波城市品质的对策思考
1、提高认识,强化领导
提高认识是做好水文化工作的重要前提。基于水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要从实施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发展总体战略、改善民生的高度,进一步认识水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要认清水文化建设的诸多有利条件,从而增强信心。当前要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利时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突破以水论水、以河论河的传统局限与束缚,将水文化元素贯穿于“治污水、防洪水、保供水、排涝水、抓节水”各个环节,努力实现水与城、水与景、水与文化的和谐统一,为水文化开发利用、为宁波“五水共治”促转型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在提高思想认识基础上,强化领导。成立相关协调领导小组,组织、指导和协调全市开展水文化发展工作,发挥领导、管理、协调作用,加强考核与监督,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做到政策到位、措施到位、行动到位,高效实施水文化发展战略。
2、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水文化事业发展
首先要及时编制水文化发展规划。根据《宁波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宁波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结合实施“治水强基”重大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尽快编制《宁波市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5年)》,高起点规划,明确水文化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措施,确保生态水利、智慧水利重点任务落实。按照“统筹谋划、突出重点、以点带线、滚动开发”要求,构筑“一圈三带多点”空间布局,促进水文化有序、均衡发展。“一圈”是指三江片都市文化圈,包括中心城区海曙区、江北区、江东区、鄞州区部分区域。“三带”是指杭甬运河(宁波段)文化带、奉化江文化带、甬江文化带。多点指由潭、瀑布、温泉、峡谷以及文化遗扯等组成。
其次要大力推进水文化产业化。采用多种筹资渠道,加大对现有涉水文化景区建设投入力度,提升现有水文化设施水平;引入国内外知名品牌,发展壮大水文化企业实施;打造水文化消费品牌,培养水文化消费市场,延长水文化消费链条,切实推进水文化产业化进程。同时要切实加强水文化资源保护。梳理全市江、河、湖、潭、瀑布、温泉、峡谷等水文化自然资源,参照其他办法,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水文化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相结合的实施制度。
3、加快重点区块建设
以“三江六岸”为重点,集全市之力,打造现代水文化展示典范区。加快启动湾头休闲商务区、鄞奉-长丰滨江综合功能区、姚江新城和江北外滩北延、江东原化工区等区块的开发建设,形成错落有致、风格各异的沿江标志性建筑群,建成都市休闲水文化观光带、高端滨水休闲人居区和高端滨水商务区。依水增建步行设施,将海曙、江东、江北3个核心区的特色项目功能区块有机地连为一体,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一小时走遍三江口的特色游览线路,以提升市民休闲生活品质。充分利用三江穿城的良好资源,打通江、湖、海联系,延长水上游线路,完善水上游设施,推出观光游、趣味游、音乐游、港口游、海岛游等主题产品,提升水上游品味,打造多方联动的水上游黄金游乐圈。挖掘三江六岸灵桥、琴桥以及杭州湾跨海大桥等水文化内涵,丰富与深化城市精神。
加快月湖西区改造工程建设,扩大月湖西区历史文化街区范围,通过原地保护和迁建保护的方式,对需要完整保留的重要历史建筑进行恢复修缮,充分体现原古建筑的建筑特色和风貌特征,更好地反映其历史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打造成为城市提供具有浓郁历史感的、能够体现宁波湖水文化特色的场所。根据南塘河的历史、现状以及自然特征,结合南塘河区块改造,将其打造成集历史古迹、文化观光、民俗休闲于一体,展现宁波水乡特征的河埠头文化传统街区。
4、大力宣传水文化
加强营销宣传是水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建议引入国内外知名形象策划公司,加强三江六岸以及运河段、奉化江等重点区块形象策划,塑造时尚水都的鲜明个性,用现代的营销手段打造宁波的特色品牌,塑造时尚水都、江南水乡城市的总体形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文化宣传,普及水文化知识,让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水文化,理解水文化,把握水文化,弘扬水文化,打响宁波“水文化牌”。
整合“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港口文化节等节庆资源,举办“宁波市水文化周”活动,开展水文化成果展示、水文化表演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对外知名度。以“水文化发现之旅”为抓手,以河流文化为主题,开展三江源头探源活动,了解河流的水文及生态情况,为开发保护河流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凝聚社会公众对河流文化的兴趣和关爱,激发人们识水、爱水、乐水、治水的热情和决心。
5、实施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实施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是发展水文化的重大举措。当前要结合“治水强基”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实施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修缮现有水文化设施,完善水景观,改善水文化发展条件。突出水与文化的完美结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把水文化景观建设与建筑、旅游、交通、环保、绿化等有机结合,使水文化景观成为展示宁波城市风采的一颗颗璀璨明珠。
对全市水文物进行全面调查与梳理,区分轻重缓急,明确近期保护重点。对于属于抢救性的历史水文物在调查阶段就必须采取紧急措施进行保护,防止遭到进一步破坏或消亡。在城市建设尤其是旧城改造过程中,特别要保护好水文化遗址和水文物,恢复水文化古迹。妥善保护它山堰、钱湖堰坝、月湖水则碑、化子闸遗址等遗扯,考证与挖掘宁波水利发展史;梳理梁山伯、王元玮、王安石、吴潜等重要历史人物,研究人与水的关系,充实宁波精神。要通过地方性保护条例,明确具有特殊历史意义或考古价值的水文化遗址及建筑受法律严格保护,禁止破坏及限制结构改动,使水文物古迹得以代代相传,使水文化得以可持续发展。
6、深化水文化研究
深化水文化研究是发展水文化的内在需要。为了尽快改变研究薄弱状态,建议文化、水利等部门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在高校联合设立水文化研究机构,对宁波水文化开展系统研究;成立水文化研究会,将社会上有志于水文化研究人士联合起来,定期举办以“水文化”为主题的论坛,专题研讨“时尚水都”的内涵以及实现路径,深入挖掘“休闲宁波”水文化内涵。积极搭建水文化研究与传播的有效平台,搜集、整理档案、书籍、实物等水文化研究资料,建立水文化资料库。
(作者为宁波工程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