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脱贫攻坚检验“落实能力”
马望原
//www.workercn.cn2016-02-19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脱贫攻坚要落实,《考核办法》也要落实,才能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

  刚刚过去的春节,“城乡中国”再次成为舆论热点。社会对城乡差异的强烈关注再次提醒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

  继2015年底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之后,中办、国办日前又印发了《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把“扶贫攻坚”改为“脱贫攻坚”,先立“军令状”表明决心,再以“指挥棒”引导脱贫,中央的意志彰显无遗: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标志性指标,也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人要携手前进。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感慨。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太行深处的阜平,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总书记“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新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思想清晰明确。

  改革开放以来7亿农村人口成功脱贫,有力证明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优越性,但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依然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拿下的战役。为什么这么说?一是实现到2020年六七千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二是脱贫攻坚先易后难,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三是让数千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据测算,未来每年需要投入2000多亿元;四是农村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所有这一切也都意味着,脱贫攻坚,空喊口号、盲目蛮干不行,搞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也不行,新时期的脱贫攻坚,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动员千遍,不如考核一次。《考核办法》体现的正是精准扶贫导向。这种考核,不仅有贫困人口数量、贫困群众收入等脱贫“硬指标”,还包括群众认不认可、满不满意的“软指标”;不仅依据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全国农村贫困监测等“官方”数据,还参考有关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的第三方评估。把“不清不楚”变成“一清二楚”,精准扶贫导向下的精准考核,就是为了有效避免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数字脱贫”等问题,也为省对市地、市地对县、县对乡镇、乡镇对村的督查问责指明了方向。脱贫攻坚要落实,《考核办法》也要落实,才能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

  “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历史上,我们党一直善于以目标带领群众,这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而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更大优势还在于,我们善于把目标变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关键在于落实”。以想抓落实的觉悟、敢抓落实的担当、会抓落实的能力,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我们将在“脱贫”中完成使命,在攻坚中成就光荣。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