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人人都是生态文明建设者
吴攀
//www.workercn.cn2016-06-30来源:贵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对于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与满意度、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总体方案》,方案丰富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提出了改革需遵循的“六个坚持”,提高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

  贵州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立足省情实际,集中力量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在思想层面上,贵州省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树立“空间均衡”的理念、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在指导思想上明确提出了“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要求;在基本原则里强调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为进一步落实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与改革、实现新阶段生态文明社会的目标,笔者有如下建议。

  健全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通过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对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首先需进一步实施生态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改革,落实所有权,区分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利和管理者权力,合理划分中央地方事权和监管职责,保障全体人民分享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收益。在用途管制上,确定各类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边界,实现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按质量分级、梯级利用;其次,加快建立让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机制,具体有纵向和横向补偿两个维度。纵向就是要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横向就是引导生态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之间、流域上游与下游之间,通过多种方式实施补偿,规范补偿运行机制。通过完善生态补偿制度,使生态保护者肯出力、愿意干、守得住“绿水青山”;再次,从资源、环境、生态三个方面提出红线管控的要求,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第四,严格执行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大制度体系板块”,运用大数据构建“数字生态”框架体系。统筹全局,将发展绿色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统筹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方面面,并与生产力布局、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理念、制度体制紧密相关,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是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绿色变革,唯有将循环经济理念及制度落实于经济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生产生活的全面要求,才能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发展。

  加大“人人都是生态文明建设者”的理念传播与落实。无论是政府、企业或个人,都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建设者,社会生产、生活与消费过程中都应该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要求,一方面是要加快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构建起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是要推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后还需在全社会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人人、事事、处处、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