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这段时间大家都在思考如何留住APEC蓝。我认为应该从改变社会生态入手解决。
从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直到党的十八大文件,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一直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其实中国社会还有一个矛盾不可忽视,这就是不断扩大的生产体系和不断膨胀的物质欲望同有限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印度圣雄甘地说:“地球可以满足人之所需,而非人之所贪”。作为政府只能把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当作目标,决不能把满足人们的无限贪欲作为目标,从而不断吊高人们的胃口,无节制地增大欲望。
人类历史发展证明,谁占有稀缺资源,谁就能掌控社会。奴隶社会,劳动力是稀缺资源,奴隶主拥有奴隶,他就掌控社会;封建社会,粮食是稀缺资源,地主掌控土地生产粮食,他就掌控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厂房是稀缺资源,资本家拥有机器厂房,他就掌控资本主义社会;今天,碧水蓝天好空气是稀缺资源,谁掌控这个,注定会主宰未来社会的发展。
保住碧水蓝天好环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当下社会不同程度地显现动力机制失范、平衡机制失缺、社会秩序失谐的状态,很多人是物欲横流、贪欲无度。由此甚至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形成一条环环相扣的“互伤链”。你在我鸭蛋里加苏丹红,我在你牛奶里加三聚氰胺。你给我造劣质电缆,我给你造以竹片代钢筋的预制水泥构件。在这个相互伤害的过程中,伤害人者挣到了钱,但社会道德被掏空了,良心被掏空了,不光中国企业如此,“洋快餐”同样被卷入其中。近五年来,洋快餐已曝出17起安全事件。社会出现了这样一种乱象:敬畏感缺失、羞耻感淡漠、价值观混乱、潜规则盛行,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更可怕的是破坏了社会生态。人们把虚构当历史,把赚钱当文化,把常规(不偷、守时、诚信)当典范,把底线当上线。社会生态一旦遭到破坏,比自然生态恢复起来更难。我们是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在于有福不能同享,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在于有难一定同当。我们一起头顶这个“生态灾难”,必须齐心协力克服这个“灾难”。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依托。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遵循经济和生态两个规律,首先应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价值观,克服“人是自然的主人”的错误理念,充分认识“人类只是自然中的一员”,人类与大自然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严守先人古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其次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观,克服“重增长、轻发展”、“高消耗、高增长”、“先污染、后治理”的偏激理念,不能与子孙争饭吃,全社会都应思考一个问题“今天我要快发展,我拿什么比明天”。再者,树立以“生态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发展观,是科学技术赋予了工业文明“控制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必须把生态学原理植入现代科学技术,规避科学技术的负效应。最后,树立“绿色消费至上”的科学消费观。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原则,在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消费行为上做到合理适度,切忌盲目攀比、奢侈无度。也不要只指责别人破坏环境,可以说在环境变坏这个问题上人人都是罪犯。每个人都在为破坏环境推波助澜,只不过有多有少,有大有小。因此,环境问题是一个人人有责的公共问题。每个人都应打造一种品质,前面99个人都闯红灯,我是第100个过路的,我决不随大流去闯这个红灯。我们面临种种危险,但我们看不见带来危险的敌人,其实敌人就是我们自己。环境的恶化是自己破坏的。
总之,保住碧水蓝天好环境,就要把扭曲的社会生态扭转过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当成至高无上的原则,真正落实生态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作者为中国农经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