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洪水可能会冲垮房屋家园,却冲不垮老百姓的生活信心。如何让蓄洪洼地不变成民生洼地,甚至成为民生高地,是面对洪灾时更为深层的课题
暴雨侵袭,洪水肆虐,良田家园成泽国!近期,全国多地遭遇暴雨洪灾险情,纷纷进入抢险救灾应急状态。李克强总理在视察安徽阜阳濛洼蓄洪区时强调,蓄洪洼地绝不能变成民生洼地,一定要把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中央气象台6月提供的数据表明,2016年累计500毫米以上的降雨范围比1998年多出53万平方公里,平均降雨量多出23.5%,南方主要江河水位均高于1998年。防汛形势如此严峻,江河堤坝压力山大,抢险救灾乃是当务之急。
再坚固的堤坝也只能暂时堵住洪水,最终还要靠大江大河边上的蓄滞洪区来消化掉它们。蓄滞洪区是国家为保护战略要地免受水患而不得已划定的“主动受灾区”。每当重大洪灾来临,蓄滞洪区往往因接纳超额洪水成为一片汪洋泽国,以牺牲局部的方式保全大局,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损失。面对一场类似于1998年的全流域大洪水,部分蓄滞洪区将是最后一道救灾防线。
泽国之中何以安民?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蓄滞洪区可以牺牲,但保障民生不容有失。正如李克强总理所牵挂的,蓄洪区内庄台的坚固性是否经过考验?万一蓄洪,食品药品供给是否有保障?换句话说,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涝灾情,蓄滞洪区是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有没有达标?大规模转移安置方案是否完备?分洪后救助、补偿和善后工作能否及时跟进?
“雨一直下,气氛不算融洽。在同个屋檐下,你渐渐感到心在变化。”灾情紧急,汛区老百姓不害怕、不忧心是不可能的。然而,倘若蓄滞洪区为应对最坏的情况而准备好了最充分的回旋空间,能够做到服务前移、保障到位,使老百姓在灾害降临时仍然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所,极力避免无谓的牺牲,便能给他们带来最大的宽慰,让他们感到心里有底。
洪水可能会冲垮房屋家园,却冲不垮老百姓的生活信心。如何让蓄洪洼地不变成民生洼地,甚至成为民生高地,是面对洪灾时更为深层的课题。对于蓄滞洪区来说,比起关键时刻的“丢车保帅”、“主动牺牲”,日常的限制发展政策影响更大。国家级大项目不能落户,建设项目需要国家水利部门论证审批,蓄滞洪区社会经济发展被捆住了手脚,容易陷入“政策性贫困”的窘境,面临基础建设、民生改善难。因此,国家应当建立完善补偿管理机制,根据蓄滞洪区范围大小、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状况及分洪损失情况给予有力扶持。受益的经济发达城市或地区也应出手相助,根据权责平等原则给予蓄滞洪区生态补偿,建立相应的对口合作帮扶机制。更为根本的是,要加大蓄滞洪区的农业项目扶持力度,让限制发展的蓄滞洪区即使不发展大型工业也能顺利实现经济增长、群众增收。当蓄滞洪区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拥有更合理的安排,违规发展的潜在风险将会大幅降低,真正成为阻击洪水猛兽的强大后盾。
在美好乡村建设中造福千万农民 | 2014-01-21 |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 | 2014-01-21 |
厄尔尼诺“猜想” | 2014-01-21 |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提高基础支持能力 | 2014-01-21 |
难民潮源于自以为是的“民主改造” | 2014-01-21 |
为水利系统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 2014-01-21 |
不能包管一切的三峡大坝能防多大洪水 | 2014-01-21 |
开创治水兴水新局面 | 2014-01-21 |
从严治标 突出治本着力建设“三个长江” | 2014-01-21 |
“逆天”之举不可取 | 2014-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