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生态需要
王钰鑫
//www.workercn.cn2016-07-19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须臾难离的前提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满足人民不断升级的生态需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现更好发展,必须坚定信心、增强定力,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是要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就意味着,更好治国理政,必须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生态需求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战略任务: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生态需要

  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生态需要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价值追求和重要内容。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本质规律在生态领域的集中体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生态需要纳入治国理政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中。比如,把绿色发展纳入治国理政新理念,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治国理政总方略中,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等等。由此可见,良好生态的建设、保护和产品供给,既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价值取向和重要内容,也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和战略抉择。

  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生态需要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既是保护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的生态需要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就是努力使我国产业结构层次出现一个大的跃升,社会生产力水平出现一个大的跃升。然而,良好的生态就是重要的生产力和稀缺的发展资源。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良好的生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基础,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实现了从“盼温饱”到“盼环保”的深刻转变,实现了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的深刻转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

  形势严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矛盾日益突出

  “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一张形象名片,也是“两个建成”的巨大优势。据统计,我区林地面积总量居全国第6位、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3位,14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过95%,等等。这为广西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在历史的、现实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我区生态优势突出但生态产业不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前,我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于土地、能源等资源消耗和要素投入,全区资源型产业、高耗能行业比例偏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环境风险正进入高发期,良好生态供给能力面临重大风险考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使之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方面,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不断丰富生态产品,优化生态服务空间配置,增强良好生态环境的供给能力,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让人民有更好的生态环境体验感;另一方面,要把生态文明价值观融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重点解决好大气、水资源、土壤污染等污染防治问题,补齐生态短板,改善环境质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实现路径:多策并举增强良好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增强良好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立区战略,持之以恒建设美丽广西。尤其要从理念上的转变、实践上的贯彻、制度上的保障等方面下功夫,打造绿色发展新空间、增强绿色发展新动力、构建绿色发展新结构、建立绿色发展新体制,切实走出一条经济与生态共发展、人与环境相和谐的新型发展路子。

  一是着眼于打造绿色发展新空间,做好顶层设计。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推动市县(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科学发展,推动重点开发区域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度,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同时,采取有效举措,大力宣传普及绿色理念,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着眼于增强绿色发展新动力,实施创新驱动。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走向创新驱动的重要动力,是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的根本途径。要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生活低碳化,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三是着眼于构建绿色发展新结构,推动转型升级。以产业结构优化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大力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加快构建生态有机的绿色农业体系、环境友好的绿色工业体系、集约有效的绿色服务业体系、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态经济体系。同时,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四是着眼于建立绿色发展新体制,不断深化改革。切实把绿色发展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加强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的治理管控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如期构建起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体制机制上形成正确导向,真正实现用绿色发展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作者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