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驻村干部:好制度如何不走样
一些地方选派驻村干部有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有人将驻村当成“镀金”的新渠道;另一种是有人将其看作避之不及的“包袱”,甚至用“抓阄”或“摊派”的方法选派干部
村里的情况与机关千差万别,没有过硬的工作能力、扎实的工作作风、过人的交往能力,别说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恐怕连跟村民交朋友都很难。如果驻村干部原单位还有工作要做,或者要花很多时间在城乡之间奔波,无法避免地会出现“走读式”“挂名式”帮扶
避免驻村干部制度走样,应该从源头上加强人员的选派,各单位应该从大局出发,完善选拔考核奖惩制度,让真正想驻村也适合驻村的人去
极具针对性的驻村干部制度近来又有了新的变化,云南、湖北、贵州等地开始实施召回制度。其中,云南召回1117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贵州省毕节市召回510名管理干部,一度引发舆论热议。
这些被召回的干部中有一部分是被提拔任用了,但有不少是因为无法胜任驻村干部的工作被召回,其主要原因就是对工作不熟悉、不投入,工作中不履职、不作为。驻村干部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村级经济、帮助村民摆脱贫困,为何会有一些人变成了前面所说的“四不”干部?驻村干部制度为何在一些地方走样了呢?
选派驻村干部,是落实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手段。哪些人能当驻村干部?目前一般采取个人报名和组织选派(分配)两种方式,比如云南省今年就选派了近4万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覆盖全省4277个贫困村。
正常来说,应该选派那些有能力、想干事的干部驻村,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些驻村干部却难以让群众满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选派干部有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被当成“镀金”的新渠道。在上上下下都高度重视扶贫的情况下,只要驻村这一年稳稳当当,在职务升迁、职称考评等方面都会有优势。另一种则是看作避之不及的“包袱”。有些人担心一年后回到原单位物是人非,都不一定能保住原来的位置,所以能躲就躲。到最后,一些地方甚至用“抓阄”或“摊派”的方法选派干部,根本不考虑这些人是否能胜任驻村工作。
在此前的采访中,也有地方部门负责人大倒苦水:本单位工作任务很重,人手又紧缺,实在没法派人去驻村,所以选派驻村干部的时候只能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处理,不少在原单位处于边缘的人、工作能力差一些的可能就被派出去了。从这个情况来看,在一些地方,驻村干部制度在源头就开始“走样”。
不管是到村里“镀金”,还是当“差使”被摊派,我们很难想象他们会真正地“驻村”。如果驻村干部对这项工作没有兴趣,如何能将村里工作做好?更何况,村里的情况与机关千差万别,没有过硬的工作能力、扎实的工作作风、过人的交往能力,别说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恐怕连跟村民交朋友都很难。如果驻村干部原单位还有工作要做,或者要花很多时间在城乡之间奔波,无法避免地会出现“走读式”“挂名式”帮扶。
虽然驻村干部只是短时间内的职务,职责却不容小觑。许多地方扶贫任务艰巨,发展的脚步容不得一刻的耽误,如果驻村干部人在村里,心在他处,在基层走马观花,对扶贫出工不出力,很可能会拖慢一个村的发展速度,进而影响一个地方整个的发展部署。
要做一名合格的驻村干部,首先应该认真地住进村民心中,与村民打成一片,才能开展后面的工作;其次,应该吃透扶贫攻坚、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精神,才能做好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最后,要有深入研究农村问题的能力,并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然,不能因为一些干部被召回就否定驻村干部制度。事实上,很多驻村干部工作还是很认真负责的。记者采访过一名从乡里到村里任“第一书记”的驻村干部。这名干部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人很踏实,第一时间就住到了村委会,上任后先花了3个晚上,把近20份扶贫的相关文件和政策研究了一遍。在短短40多天时间里,他就把14个村民小组走访了一遍,把村里的情况也摸清楚了。记者在村里采访时看到,不仅村里的建设热火朝天,这名驻村干部和村里人的关系也很熟络。
避免驻村干部制度走样,应该从源头上加强人员的选派,各单位应该从大局出发,完善选拔考核奖惩制度,让真正想驻村也适合驻村的人去。同时,应该加强对驻村干部的培训,给予科学有效的管理和考评,在制度上保障他们放心、安心地驻村。从云南等地的探索来看,有必要将召回制度纳入常态化轨道。(云南 白靖利)
建立健全服务群众工作机制 | 2014-04-28 |
抓好“因村派人”这一关键 | 2014-04-28 |
脱贫攻坚,干部是决定的因素 | 2014-04-28 |
践宗旨 做为民上的贴心人 | 2014-04-28 |
积极主动做“两学一做”实践者推动者 | 2014-04-28 |
精准扶贫要搞好驻村帮扶 | 2014-04-28 |
精准扶贫要抓住要点难点着力点 | 2014-04-28 |
做“两学一做”实践者推动者 | 2014-04-28 |
完成脱贫攻坚目标 让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 2014-04-28 |
用制度拆除扶贫花架子 | 2014-0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