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叶兴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改革创新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
李海楠
//www.workercn.cn2018-01-10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分享到:更多

  

  2017年12月18日—2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定调2018年经济工作的同时,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了8项重点工作,其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被明确提及,涉及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清除阻碍要素下乡的各种障碍等相关体制机制安排。而随后于2017年12月28日—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并清晰划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完成;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自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一幅绘制我国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的宏伟蓝图正逐步展现于世人面前。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未来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战略,也是未来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他强调,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清除阻碍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种障碍,激发农村各类要素的潜能和各类主体的活力,不断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学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核心是“人、地、钱”

  中国经济时报: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摆在2018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体工作的首位。您认为,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应注意哪些重点问题?

    

  叶兴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制定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推进各项振兴措施落地。核心是抓好“人、地、钱”三个关键。

  人的方面。要促进乡村人口占比下降、结构优化。总体而言,我国仍处于“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的发展阶段,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继续促进乡村人口进城和农业劳动力转移。也要注意到,我国乡村人口进城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具有“精英移民”的特征,进城的人口和转移的劳动力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比例等方面明显优于留在农村的那部分人口和劳动力。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在促进乡村人口占比下降的同时,注重优化乡村人口结构,提高乡村人力资本质量。

  地的方面。要加快建立乡村振兴的用地保障机制。一要以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调整完善对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的赋权,防止土地撂荒、地租过快上涨。二要完善农业设施用地管理政策。对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休闲采摘、仓储等设施用地,停车场、厕所、餐饮等配套用地,应实行更灵活和宽松的管理政策。三要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切实落实“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既有政策。审慎改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耕地占补平衡操作办法,为乡村振兴留出用地空间,不要急于把农村建设用地腾挪到城市、把欠发达地区建设用地腾挪到发达地区。四要探索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的有效途径。在不以买卖农村宅基地为出发点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有效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的具体办法。

  钱的方面。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资金向农业农村流动的体制机制。无论是实现“产业兴旺”还是“生态宜居”,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应从财政、金融、社会资本等多个渠道筹集乡村振兴所需资金。一要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二要加快农村金融创新。三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

  贯彻“重中之重”要求,力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来看,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最终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不无二致,甚至可以认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局面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具体体现,然而,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仍存在乡村发展滞后于城镇建设的问题,在您看来,这是否意味着从现在至2050年的30多年间,我国需要采取一切可能的举措,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确保乡村的优先发展?

    

  叶兴庆:尽管从今年到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农业、农村还会发生新的变化、取得新的进步,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时,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仍将相当突出。从这个起点出发,我国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农业、农村发展如何跟上整个国家现代化的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挑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本出发点就是要使农业农村现代化与整个国家现代化保持同步。为实现未来的乡村振兴发展目标,显然需要多措并举做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十九大报告立足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并突出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之所以这么强调,原因在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十分明显,在未来的现代化新征程中,必须补齐农业现代化这个“四化同步”的短板、农村现代化这个国家现代化的短腿。

  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各类资源要素会自发地流向高回报率的工业和城市,农业和农村在这场资源要素争夺战中往往会败下阵来。特别是对我国这种后发追赶型国家而言,在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城镇化往往是快变量,农业农村农民向现代化转型往往是慢变量。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要想避免农业衰退、乡村衰落,实现国家协调均衡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贯彻“重中之重”的要求。新世纪以来,为了确保广大农村同全国一道在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央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提出了多予少取放活、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等重大方针,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面向未来,无论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还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三农”问题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因此,要把“重中之重”的要求落到实处,关键在于转变政绩观。衡量一个地方工作的好坏,要看工业,更要看农业;要看城市,更要看农村;要看经济总量,更要看民生改善。在领导精力摆布、财政资金分配、重大项目安排等方面,真正做到向农业农村倾斜。

  资金、政策、公共服务与人决定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在切实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面,您认为,今后需要在哪些方面着力?

    

  叶兴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资金向农业农村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仍然适用“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的思路,投入的重要性甚至更加凸显。一要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二要加快农村金融创新。三要消除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的制度障碍。重点是探索建立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的用地保障机制。例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将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以入股、联营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共同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项目。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提高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效能。今后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力度还应继续加大,但要调整政策的着力点。应突出竞争力指向,加大对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农业科技、职业农民培训等的投入,促进农业降成本、提效率。还应突出绿色生态指向,加大对退耕还林、退耕还湿和退养还滩、节水灌溉、耕地地力保护、化肥和农药减量、农业废弃物回收、地下水超采和重金属污染地区治理等的投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经过多年努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四梁八柱”已经搭起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转变。目前主要问题在于公共服务领域的城乡差距仍然太大,农村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太低。应把从“有”到“好”作为主攻方向,继续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便利性,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着力增加农民基础养老金,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着力提高农民报销比例,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着力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覆盖面。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为乡村聚人气、添活力。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转移进城,部分地方出现了“空心屋”“空心村”,缺乏人气,甚至略显凋零,这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也是正常现象。我们没有理由阻止农民进城,也阻止不了部分村落的衰退和消亡。我们要做的,是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以县域为单元,前瞻性地规划好村镇体系,把传统民居和古村落保护好,把今后将长期存在下去的村庄建设好。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